神圣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是什么關(guān)系?
網(wǎng)友解答: 這個問題涉及到羅馬帝國滅亡后的帝制傳承問題。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北方蠻族日耳曼
這個問題涉及到羅馬帝國滅亡后的帝制傳承問題。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北方蠻族日耳曼人所滅。
而東羅馬帝國延續(xù)千年,至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1,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政局混亂,直至查理曼大帝的崛起。
公元800年,查理曼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皇帝,史稱查理曼帝國。
這是西羅馬帝國的第一次傳承。
查理曼死后,其三子將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法國)、中法蘭克(意大利)、東法蘭克(德國),而三國帝位爭奪的結(jié)果是東法蘭克勝利。
公元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被羅馬教皇加冕為帝,這是西羅馬帝國的第二次帝位傳承。
至公元12世紀,腓特烈大帝改東法蘭克為神圣羅馬帝國。
這便是神圣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的關(guān)系,如果說人種,神羅是日耳曼人,羅馬帝國是拉丁人,確實沒關(guān)系,但神羅傳承了西羅馬帝國的帝位。
公元1806年,拿破侖滅神圣羅馬帝國,被教皇加冕為帝,神圣羅馬帝國結(jié)束。
另外,神圣羅馬帝國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俾斯麥統(tǒng)一德國后稱“德意志第二帝國”,希特勒建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
2,東羅馬帝國帝位傳承比較簡單
君士坦丁堡號稱“第二羅馬”。
東羅馬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結(jié)婚,從此莫斯科號稱“第三羅馬”。
網(wǎng)友解答:謝謝邀請。
神圣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除了名字上都有“羅馬帝國”這四個字外,確實沒有什么實際的聯(lián)系。
羅馬帝國大家都可能很熟悉了,它是古羅馬文明最為重要的的一個時期,也是羅馬文明最為輝煌的一個時期?,F(xiàn)代歷史界一般將公元27年,即屋大維被羅馬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時界定為羅馬帝制的開始。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后將帝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兒子,羅馬帝國自此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在476年被日耳曼蠻族奧多亞克所滅,而東羅馬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占。
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
神圣羅馬帝國則開始于法蘭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公元800年(此時距西羅馬帝國滅亡已經(jīng)324年),查理曼在羅馬被羅馬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此時的查理曼已經(jīng)建立囊括西歐絕大部分地區(qū)的王國,一般將加冕后的查理曼稱為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此后法蘭克的君主們都在教皇加冕后獲得此稱號,而其統(tǒng)治的王國也成為神圣羅馬帝國。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后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圣羅馬帝國,此時的神圣羅馬帝國全名便叫做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羅馬帝國。在最初階段帝國皇帝掌握實權(quán),對地方有很大程度的控制,但在14世紀時,帝國逐漸演變成一個由許多邦國組成的邦聯(lián),皇帝實際上在低多范圍內(nèi)幾乎沒有實權(quán),也控制不了各個邦國。1806年拿破侖勒令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棄神圣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圣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神圣羅馬帝國版圖
所以說,羅馬帝國是西方文明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是西方上空的太陽。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方世界由蠻族割據(jù),如東哥特王國、西哥特王國等,由于蠻族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去恢復(fù)或者傳承羅馬帝國時期的政治和文化體制,此時的歐洲實際上在文明上相比較羅馬而言是落后了。唯一的受益者是基督教,它在混亂之中讓蠻族摒棄了之前的野蠻信仰,投入了天主的懷抱,這一點對日后的神圣羅馬帝國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不得不提。到公元800年,查理曼(實際上他也是蠻族)被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為什么是羅馬皇帝而不是其他呢?因為羅馬的影響實在太過深遠,而他的輝煌又是讓人如此刻骨銘。既然羅馬帝國已經(jīng)滅亡,那就給他找個繼承者吧,于是乎他們找到“羅馬皇帝”這個偉大的名詞,賦予得到此稱號的統(tǒng)治者以羅馬正統(tǒng)的身份。但是,此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是在教皇的精神控制下的蠻族所建立的王國,它既沒有恢復(fù)羅馬時期的光榮,也很少為歐洲的發(fā)展做出什么具體的貢獻。當時歐洲流傳一句話,很好的界定了神圣羅馬帝國的地位:“德國(神圣羅馬帝國)是教皇的奶?!?。如此便清楚了:神圣羅馬帝國,其實質(zhì)是羅馬天主教借以統(tǒng)治西歐的工具。
查理曼大帝
綜上,羅馬帝國與神圣羅馬帝國之間并無實際的聯(lián)系,其傳承關(guān)系只是當時統(tǒng)治者為加強自身地位而為自己抹的金漆,而且實際上也沒有傳承多少羅馬時期的輝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