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是怎樣被基督教征服的?
網(wǎng)友解答: 基督教從猶太教里分離出來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處于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之下,只不過基督徒自認為是上帝選民,而不是羅馬公民。基督教簡化宗教意義,擺脫猶太教作為民族宗教的狹隘性,廣泛在社會各
基督教從猶太教里分離出來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處于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之下,只不過基督徒自認為是上帝選民,而不是羅馬公民。
基督教簡化宗教意義,擺脫猶太教作為民族宗教的狹隘性,廣泛在社會各個階層傳播。不過,早年的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經(jīng)常受到官方的誤解,甚至是迫害。
原因主要是3個方面:1、基督徒不向羅馬神廟獻祭,被視為不尊重羅馬皇帝,因為皇帝是神廟的大祭司。2、基督教會非常封閉,引起官方的警覺,懷疑宗教活動下有反動活動。3、基督徒的集體生活,被懷疑從事非法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比較著名的事件有:尼祿鎮(zhèn)壓基督徒、圖拉真迫害基督徒、奧里略發(fā)動反基督運動。
羅馬帝國對基督徒的迫害斷斷續(xù)續(xù),而大部分的時間里,官方對基督教基本采取懷柔加限制的政策。
基督教會善于利用一切機會,努力擴大傳教和救及活動,慢慢贏得民心。尤其公元260年,加里安努即位,宣布基督教為合法宗教,準許教會自由活動。此后長達40年的“長期和平”,讓基督教會獲得飛速發(fā)展,對社會各階層的影響急劇擴大。
當然,基督教會的實力一旦變大,往往會引起羅馬皇帝警惕,隨后而來的就是迫害。羅馬帝國歷史上,最后一位迫害基督教徒的皇帝是戴克里先,迫害從公元303年起持續(xù)2年。
從4世紀開始,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皇帝開始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甚至支持基督教的傳教。
公元311年,羅馬帝國境內(nèi)發(fā)布《寬容敕令》,允許基督徒的宗教信仰自由。2年后的《米蘭敕令》,是羅馬帝國在法律上第一次承認教會擁有財產(chǎn),被視為是基督教歷史上的轉(zhuǎn)折。
公元323年,君士坦丁統(tǒng)一羅馬帝國,他進一步扶持基督教。君士坦丁的政府官員主要由基督教徒組成,而政府里信奉羅馬國教的官員,被要求不得參加神廟活動。
君士坦丁死后,歷代羅馬皇帝都支持基督教事業(yè),尤其是公元375年格拉先宣布不再擔任羅馬神廟的“大祭司”、公元380年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惟一合法宗教。于是,羅馬境內(nèi)的神廟開始被強制關(guān)閉,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國教。
網(wǎng)友解答: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一場事關(guān)生死存亡的大戰(zhàn)前,看到了上帝給他的一個異象:天空中出現(xiàn)了十字架的形象,并且有文字告訴他,他要靠著十字架才能勝過敵人!
后來,他依靠耶穌,勝過了敵人!
實際上,成功人士,都容易看到預(yù)示著事物發(fā)展軌跡和結(jié)局的異象、圖景,照著做,就能成功――所謂的:看到就是做到!
這種異象、圖景,往往是上帝給人的帶領(lǐng)和啟示,照著做,必成功(前提是確實是上帝給的?。?!
不信上帝的人,有時候也能得到上帝的這種幫助!
但信上帝的人,得到的這種幫助就多得多――通過主動學習遵行上帝旨意,可以更準確獲得上帝的這種啟示和帶領(lǐng)、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