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清朝,明朝皇帝會放棄權力進行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革命嗎?
網友解答: 不可能,沒有一個君主是自動放棄權力的,他們喪失權力大都是迫不得已,西方爆發(fā)資本主義革命,君主權力被削弱的根本原因在于獨立商人階層的壯大,即資產階級的壯大,資產階級與市民階層和
不可能,沒有一個君主是自動放棄權力的,他們喪失權力大都是迫不得已,西方爆發(fā)資本主義革命,君主權力被削弱的根本原因在于獨立商人階層的壯大,即資產階級的壯大,資產階級與市民階層和農民聯(lián)合,不斷逼迫君主讓渡權力,最終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或者沒有君主的共和國。而明朝顯然沒有此等基礎。
一、中國沒有獨立商人階層,沒有能逼迫皇權讓步的社會力量自桑弘羊以來,中國就確立了經濟上的國有專營制度,除了唐初沒有采取國有專營外,其他朝代都采用了國家壟斷關鍵資源的國有專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把控經濟命脈的要么是官員,要么是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官商,其中的典型就是清代的盛宣懷。
而民間的商人,由于無力涉足高利潤行業(yè),勢力一直薄弱,再加上政府一直對各種商業(yè)行會進行打擊,所以中國商人一直沒能形成獨立的階層力量,明初的沈萬三,即使家財萬貫,并且主動為國捐贈,但依然在朱元璋一句話下前途盡毀。可以說,跟政府相比,明朝的商人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反觀歐洲,中世紀政治分裂的格局使得城市得以發(fā)展壯大,處于完全自治狀態(tài)的城市進而誕生了獨立的商人階層,他們先是和君主合作打擊封建領主,建立民族國家,之后又發(fā)動革命逼迫君主讓渡權力,建立議會主權,其推動力量一直是商人階層。
二、中國的官紳階層是皇權的支持者而非反對者當時中國另一個具有權勢的就是官紳階層,但他們實際上是皇權的支持者而非皇權的反對者,他們雖然缺乏政治決策權,但是卻享有經濟上的免稅特權和參政的權力,他們通過科舉和考試進行晉升,平常則免除勞役和一切賦稅,他們早已和皇帝達成協(xié)議,絕不會破壞這個制度,因此,無論明朝末年的皇帝多么無能,大臣們都沒有想過從制度上限制甚至廢除皇帝的權力,無論是由于自身利益還是儒家價值觀的影響,他們都是皇權的最大擁護者而非相反。
三、歐洲王權是如何削弱的歐洲王權的削弱根本原因就是資產階級的壯大,資產階級擁有了經濟權力因此也要求政治權力。王權最先被削弱的就是英國,當時,查理一世直接被克倫威爾斬首,國王喪失了一切權力,克倫威爾死后,才因權力真空將國王請了回來,但是此時國王已經沒有了實權,權威轉移到了由地方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的上下議院中,議會主權由此代替了王權,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力。
之后便是法國,法國先后爆發(fā)數次革命,,資產階級和農民進行聯(lián)合,終于由君主制變?yōu)榱斯埠椭?,國王就此消失?/p>
歐陸較為獨裁的是普魯士和俄羅斯,但是普魯士皇帝雖然專制,但也是在法治框架內行事,議會規(guī)定的法律,就算是國王也不能踐踏。最接近中國皇帝的是俄羅斯沙皇,而俄羅斯恰恰是資產階級力量最弱的地方。
可見,王權的削弱必定是資產階級推動,明朝的國有專營制度直接掐滅了資產階級誕生的可能,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現皇權削弱的情況。
網友解答:我認為不會。
首先文藝復興在中國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中國沒有經歷過像歐洲中世紀那樣湮滅文明的黑暗時代。中國文明一脈相傳,并沒有中斷過(哪怕蒙古人的元朝也在相當程度上接受了主流的漢族文明),所以明朝談不上“復興”。
其次也不會出現資產階級革命。歐洲資產階級的壯大,歸根結底原因在于歐洲君主缺錢,而缺錢的原因又主要在于各國之間經常需要進行爭奪領地的戰(zhàn)爭。因此歐洲各國想盡辦法獲取資金。為此往往需要給資產階級各種特權,以換來資產階級對國王財政的支持。
所以法國有三級會議(討論收稅),所以英國會有英格蘭銀行(貸款給國王)。而同時只要資產階級能夠給國王提供充足的資金,國王可以給資產階級相當大的政治權力,如中世紀出現的自由城市就是國王特許城市進行自治,城市向國王交錢。晚近一些的如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只要他們向國王交足了錢,國王允許他們在海外作為獨立王國而存在。
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特別是在占滿了中國傳統(tǒng)領地的明朝(北至長城,西至河西走廊、橫斷山脈,東、南至大海)。明朝國王對外開疆拓土的需求很低。因為差不多適宜生存的地方都已經占領了。再向外將碰到高原、沙漠、大海等自然環(huán)境阻隔。既然沒有爭奪領土的迫切需求,也就沒有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迫切需求,也就沒有增加收入的迫切需求,也就沒有用政治權力來換取資金收入的迫切需求。雖然到明朝末年,出現了戰(zhàn)爭嚴重的財政危機,被迫加征三餉,但那畢竟屬于明朝末年的特殊情況,而對歐洲君主來說,那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