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喬峰為什么一定要死?
網(wǎng)友解答: 蕭峰為什么一定要死?有兩個原因:第一,蕭峰最痛恨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被人冤枉。蕭峰曾跟阿朱說過,自己小時候曾殺了一個大夫,就是因為他累得自己受了母親的冤枉。喬峰雙手抱頭,說道
蕭峰為什么一定要死?有兩個原因:第一,蕭峰最痛恨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被人冤枉。
蕭峰曾跟阿朱說過,自己小時候曾殺了一個大夫,就是因為他累得自己受了母親的冤枉。
喬峰雙手抱頭,說道:“那也不單因為他踢我媽媽,還因他累得我受了冤枉。媽媽那四錢銀子,定是在大夫家中拉拉扯扯之時掉地在下了。我……我生平最受不得給人冤枉?!?p>一個小孩子,因為受了冤枉,就敢殺人,這說明蕭峰確實痛恨被人冤枉。后來他被中原武林人士冤枉為殺養(yǎng)父母、殺恩師、殺一眾武林人士的兇手、大惡人,蕭峰無法辯駁,沒有容身之所。
后來蕭峰來到遼國,成了南院大王,才算擺脫了那段不堪的過往,他甚至因此放棄了追查殺父母的仇人。
現(xiàn)在,蕭峰為了兩國免遭生靈涂炭,逼迫耶律洪基立誓永不侵宋,遭受了自己同胞的冤枉。
普通遼人的態(tài)度是:
另一個老者道:“蕭峰這狗賊為甚么怎地沒良心?他到底是咱們契丹人,還是漢人?”一個漢子道:“聽說他是假扮契丹人的南朝蠻子,這狗賊奸惡得緊,真連禽獸也不如!”耶律洪基也是如此:
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 “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p>如此天大的冤枉,無法辯白,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洗刷。因此蕭峰以死明志,表明自己并非背叛祖國之人。第二,如果蕭峰僅僅因為被冤枉就自殺,那他只是個莽夫,不配稱英雄。蕭峰自殺有個更偉大的原因,那就是確保耶律洪基遵守諾言。
蕭峰抓住了耶律洪基,逼他立誓:“于我一生之中,不許我大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p>
雖說遼人最重誓言,但耶律洪基真要不守承諾,蕭峰也沒轍。
比如耶律洪基回國后,立刻禪位太子,全國上下厲兵秣馬,同仇敵愾,報太上皇被擒之仇。這樣耶律洪基不算違誓,而大宋危矣。
所以蕭峰要用自己的生命向耶律洪基證明:我的所作所為,全為遼宋兩國百姓著想,并無私心。此心天地可鑒,日月可昭。
蕭峰之死,不僅是為自己洗刷冤屈,更是為了宋遼百姓、天下蒼生!
所以蕭峰才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好男兒!
歡迎關(guān)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士常齋”,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網(wǎng)友解答:喬峰和韓國跳崖自殺的前總統(tǒng)盧武弦有一絲相似之處。
但喬峰更復(fù)雜也更不幸。
喬峰之死,主因在:一、阿朱死后內(nèi)心再無所屬;二、脅迫遼帝后立場上忠義難全。
心靈沒有寧靜的港灣,到哪里都如同流浪;既然宋遼都已非他的故鄉(xiāng),不如便傾心于死亡!
一言以蔽之,是精神潔癖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正是:卿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塞上牛羊空許約,宋遼和平永難期。
《天龍八部》一書,段譽和虛竹的奇遇開武俠小說未有之奇,才擁有一身驚天動地的武學(xué),而喬峰什么奇遇也沒有,單憑少林武功和降龍十八掌便能曠古鑠金,其遇強(qiáng)愈強(qiáng),聚賢莊之戰(zhàn)以一敵千,少林寺之戰(zhàn)大顯身手,金庸為了狀其聲威,竟連掃地僧如此修仙一般的人物也被喬峰打得噴出兩口鮮血。
然而他越是勇猛,便越是不幸——
喬峰,單是名字便預(yù)示了他的矛盾之處,喬固然是姓,在他身上卻是“喬裝打扮”之喬,早已埋下了后文的伏筆。峰,山峰也,登峰而造極,乃有天地之思。
因此“喬峰”的主要含義有三點:假、大、空。這個“假大空”并非俗謂的貶義指斥,而是“假姓、偉大和空明”,姓氏為假故有身世之追尋,江湖之仇殺,并升華成宋遼兩國之爭斗;偉大傲岸,是他給讀者的人物形象,由“非攻”而“兼愛”,是超脫于大一統(tǒng)的大一統(tǒng)思想雛形;空曠澄澈、洞察靈明,曰空明,惟其空明,故其眼光格局、思想境界能看到那個時代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些仇恨之外的百姓訴求,這個格局是超脫于那個時代的!
至于說喬峰是天龍八部眾中的帝釋天的,竊以為很是可笑,需知天龍八部實則是象征娑婆紅塵的所有人物,他們性格各異、際遇不一、褒貶也大不同,有著各自獨特的容易、艱辛和悲苦。
喬峰也只是蕓蕓眾生之一罷了。
喬峰曾在雁門關(guān)上得阿朱開解,說:
阿朱,我是契丹人,從今而后,不再以契丹人為恥,也不以大宋為榮。這話明明就是想開了,民族身份再也不能成為他的窒礙。
可他誤殺阿朱,誤傷阿紫后,赴關(guān)外巧逢完顏阿骨打、又奇遇契丹皇帝耶律洪基,更平定了楚王叛亂,受封大遼南院大王——這便是契丹的臣子了。
以喬峰的氣派,當(dāng)然不會局宥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維困境,他在得到耶律洪基退兵一諾后,說:
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耶律洪基見其自盡,心下也是千頭萬緒,終歸于一片茫然:
他到底于我大遼是有功還是有過?他苦苦勸我不可伐宋,到底是為了宋人還是為了契丹?他和我結(jié)義為兄弟,始終對我忠心耿耿,今日自盡于雁門關(guān)前,自然決不是貪圖南朝的功名富貴,那……那卻又為了什么?(悟空問答王事情首發(fā))他雖然不明白,但其實看到麾下將士臉上的欣喜之情時已經(jīng)無限明白,戰(zhàn)爭永遠(yuǎn)不如和平,兩國罷兵,相互友好,將士與家人團(tuán)聚,百姓安居樂業(yè),他便是大遼的萬家生佛,契丹國人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崇他。
而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當(dāng)然是蕭峰以死換來的。
蕭峰說得明明白白,“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那是自認(rèn)為脅迫義兄之舉極是對他不起,但其實縱然兩人恩斷義絕,契丹國他再也回不去,不過也用不著走死的極端。
后來我讀到盧武鉉的新聞:
第16屆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2009年5月23日因受到樸淵次門牽連而選擇墜崖身亡。
我對政治并無興趣,對盧武鉉其人也不能說有好感,當(dāng)然更不認(rèn)為他是英雄,只是隱隱在他身上發(fā)現(xiàn)了喬峰的一絲影子。
這一點相似之處,便是兩人都是“鶴一樣的人”,都有嚴(yán)重的政治潔癖。
盧武鉉承認(rèn)妻子收受了樸淵次的政治獻(xiàn)金,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一天早上,他爬上了山,然后縱身一躍。無論他本人是不是清白,都隨著這以生命為代價的一躍變成了絕對清白。
他們這樣的人,其內(nèi)心的驕傲是皇帝似的。
誰也沒權(quán)力審判他,當(dāng)舉世與其為敵時,便寧可似鶴一般排云飛去。
看到這句話,你們是否想起了古龍筆下的無花,是啊,我想說的是,無花顯然也是這樣的人……
《雪山飛狐》胡一刀死后,胡夫人便立即隨之而去,一往情深的武俠人物往往都有殉情情結(jié);
脅帝之舉被喬峰潛意識中認(rèn)為是不義之舉,自阿朱死后,這人生于他本已盡是歸途,何時歸去僅在他興之所至;
加之他本人的道德潔癖,既已覺自己左右為難,無論是替大遼對付大宋還是替大宋對付大遼,都萬萬不能接受,于是淡然想道,我不干了,讓你們玩去吧!
于是他便為自己選定歸途:
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內(nèi)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的心口。毫不拖泥帶水,這世間——就此別過!悟空問答王事情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