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發(fā)起“靖難之役”,朱允炆為何還要下達不要殺死朱棣的命令?
網(wǎng)友解答: 這就是朱允炆盲目自大的結(jié)果,當然從當時戰(zhàn)略角度上看,朱允炆占據(jù)中央之位,口含天憲手握玉璽,朱棣就算打贏99次,只要輸一次,就萬劫不復了,而朱允炆只要打贏一次,朱棣反賊之名就坐
這就是朱允炆盲目自大的結(jié)果,當然從當時戰(zhàn)略角度上看,朱允炆占據(jù)中央之位,口含天憲手握玉璽,朱棣就算打贏99次,只要輸一次,就萬劫不復了,而朱允炆只要打贏一次,朱棣反賊之名就坐實了!
皇帝考慮問題一向是全局考慮,他之所以下令不殺朱棣,主要是他覺得自己100%能贏,既然肯定能贏,自然不愿意落下殺叔的名聲,抓住了讓他自己在朱元璋靈前自刎,既顯示自己的‘仁慈’,又能坐實朱棣的罪名,而且對于其他諸王顯示自己恩威并濟,掌控一切的能力!對以后開展的進一步削蕃工作打下堅實基礎(chǔ)!
然而他為什么會失敗,主要以下幾點:
1,他爺爺給他留下了無數(shù)兵馬,但沒有留下合適的統(tǒng)帥,那些統(tǒng)帥呢?怕他鎮(zhèn)不住,都提前殺了!所以造成紈绔子弟李景隆之流也能率領(lǐng)五十萬大軍!
2,朱允炆生在皇宮,沒有參加過戰(zhàn)爭,所以對戰(zhàn)爭的殘酷性一無所知,也對自己叔叔的能力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他不知道,在那個時代,朱棣可能就是最好的統(tǒng)帥,甚至是最勇猛的武將,可以說在世無英雄的時候,朱棣成了趙子龍一般的存在,不讓殺,所以打你個七進七出!朱棣當了皇帝之后,以萬乘之君的身份,依然在作戰(zhàn)時對蒙古鐵騎都敢沖鋒在前,足以證明他的勇敢和堅毅,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他對自己武力值的自信!
3,朱允炆自小在皇宮里長大,他父親朱標對他的影響很大,造就了他心慈手軟的個性,當然他也高估了他蜀黍的人品,朱棣可從來沒有下令不準傷害他的侄兒,所以,朱允炆落得個不知所終的下場!
網(wǎng)友解答:手下人太蠢,沒能揣測出圣意
朱允文想做道德上的完人,不想背上弒叔的罵名,才會下達那樣的命令
大臣們沒有犧牲精神,也不想想,如果讓朱允文把帝位讓給他叔叔,他會同意嗎?肯定不會。既然不會,戰(zhàn)爭就是你死我活。哪有不殺人的道理?就應該替朱允文背負罵名!
就像他祖宗的部下,接到朱元璋接韓林兒入主的命令,路上卻沉船身亡,曹操的部下,砍了狂妄的許攸,部下有這種替上位背黑鍋的犧牲精神,同時,上位也不會真的去懲罰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