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明星究竟是一線的,二線的,還是三線的?
網(wǎng)友解答: 一線明星應該至少具備“三高”,第一是知名度非常高,不僅在國內(nèi)婦孺皆知,在國外也具備一定影響力,例如成龍、李連杰、周潤發(fā)等。第二片酬高,現(xiàn)在的一線明星片酬過億已經(jīng)不是什么天方夜
一線明星應該至少具備“三高”,第一是知名度非常高,不僅在國內(nèi)婦孺皆知,在國外也具備一定影響力,例如成龍、李連杰、周潤發(fā)等。
第二片酬高,現(xiàn)在的一線明星片酬過億已經(jīng)不是什么天方夜譚的話題了,例如《如懿傳》的男女主角霍建華和周迅,據(jù)說兩人加在一起片酬高達1.5億,片酬高到令人發(fā)指,還有孫儷,這幾年憑借電視劇《后宮甄嬛傳》《羋月傳》及《那年花開月正圓》三部劇令孫儷名利雙收,為她帶來1.7億劇酬,這還不算高,畢竟每部電視劇都六十多集。2017最新的一份一線明星電影片酬榜顯示,李連杰以6000萬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成龍大哥,4500-5000萬,周潤發(fā)3000-3500萬,葛優(yōu)甄子丹3000萬,劉德華2500-3000萬而且逐年上漲。
第三,就是自由度高,一線明星可以有絕對的自主權(quán),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不用看導演或者投資方的臉色,相反,這兩類人都得看他(她)的臉色,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說一女星,拍一個在井里落水的鏡頭,因嫌井水不干凈,于是劇組所有人把它換成了礦泉水,這就是一線,就是這么任性。
二線的話就低調(diào)多了,這類群體靠努力和不錯的演技只在小范圍內(nèi)有影響,大部分影視觀眾記不起名字,只知道有這么個人,二線到一線是個非常近卻難以跨越過去的坎,所以這類人一直在默默耕耘,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是一年輕松幾百萬那還是不是問題的。三線的話就差太多了,朝不保夕基本上沒有選擇權(quán)和話語權(quán),一有機會就上,哪怕被潛規(guī)則也在所不惜,在國外關(guān)于明星等級的有一套很完善的制度,想了解的更細致一點,不妨查閱一下。
網(wǎng)友解答:娛樂圈分一線二線三線,最早并不是在中國這么稱謂。這么分也是引用國際說法。國際上將明星等級分為20級,劃分很細致,且從1級明星到20級國際巨星都有嚴格的界定。
國際明星等級的劃分主要分兩個衡量尺度。一個是空間,就是一個明星的知名度所觸及的范圍。比如,按照明星作品流行的空間,你是在縣、市、省會還是全國流行?另外一個是時間,就是一個明星知名度持續(xù)的最長時間。比如,一首歌曲流行3天和2年是完全不同的,這兩者結(jié)合所形成的橫縱坐標點就構(gòu)成了一個明星的實際等級。
第1級明星的知名度是最低的,第20級明星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也就是說,如果作品在當?shù)亓餍幸惶欤褪?級明星。如果作品在當?shù)亓餍幸恢?,就?級明星。
一般我們所說的一、二、三線明星一般都在9級以上,9級是明星的一個及格線。明星的作品在當?shù)亓餍谐^一年以上,才算明星,再低就不算明星了。第10級明星的知名度會在地區(qū)內(nèi)持續(xù)一年,第11級明星的知名度會在國內(nèi)持續(xù)一年,第12級明星的知名度會在國際上持續(xù)一年……明星的等級越高,往往代表著明星越走紅,商業(yè)利潤的空間和發(fā)展?jié)摿υ酱?,利潤回饋也越多?/p>
明星自身等級越高,商業(yè)利潤就越高
給明星劃分等級,真的就那么重要嗎?等級劃分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東西在推動明星時刻想為自己加分?
明星的報價直接和他的知名度、排名等級相關(guān)。明星的級別越高,知道的公眾越多,他所能轉(zhuǎn)化成的商業(yè)利潤也越高。明星的知名度和等級可以使普通商品增值數(shù)倍,比如一個洗發(fā)水本身價值只有10元,但經(jīng)過明星代言后就能賣到60元。這其中的50元,就是我們購買的明星的知名度。章子怡在出演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之前,在國內(nèi)的級別并不高,但是因為《臥虎藏龍》的獲獎,得到了西方觀眾的認同,所以使她瞬間殺入18級,成為國際巨星。
當然,能成為20級的明星也是寥寥無幾。因為作品要達到永恒的程度也是相當難的,貓王、戴安娜王妃、李小龍、鄧麗君等,他們都是傳世巨星,因為他們的作品已經(jīng)是影響了好幾代人,甚至更久遠。而且,他們知名度的覆蓋率也達到了國際標準。在世的能稱之為20級的明星,有尼古拉斯?凱奇、成龍等。
我國一二三線的標準
根據(jù)這些年影視策劃、制作,對電視臺和電影院線播出、放映、收購等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分析,一線演員應該是在那些婦孺皆知、業(yè)內(nèi)外交口稱贊、海內(nèi)外引起巨大轟動效應的電影、電視劇中擔任第一主角的演員, 比如李雪健《渴望》,姜文《紅高粱》、《北京人在紐約》,陳寶國《大宅門》,陳道明《圍城》,李保田《劉羅鍋》,李幼斌《亮劍》等。以上幾部電影電視劇都被稱為“豐碑級”的經(jīng)典。
此外,一線演員陣容里還有幾位雖然沒有出演過“豐碑級”的大劇,但他們出演的劇也相對較好(比如文章因主演電影《失戀33天》票房破了低成本電影的超高紀錄),又趕上以上那幾位一線明星星光開始黯淡,后來者被歷史推上了前臺,新人人氣居然超過前者。
姑且把前者稱為“口碑級一線”,后者稱為“人氣一線”。這前后兩茬一線演員相加也就十多位。這些一線演員在他們?nèi)藲庾罡叩臅r候,一旦出演了什么電影或電視劇,電視臺和電影院都會一哄而上。
二線演員: 擔任過某部比較火的影視劇的男一號或女一號,這個劇在它播出那年的收視率在全國名列前茅,他們當中有的是演過許多主演的中老年演員,有的是后起之秀。二線演員的意義是,制片方搭構(gòu)的新劇陣容,只要男女主演都是二線演員,再搭兩個三線演員,題材劇本都不錯,班子也不差,電視臺基本就愿意購買了。二線演員也跟一線演員一樣,分“口碑派”和“人氣派”,原因相同,都受自然規(guī)律和演員換代影響。二線口碑派和人氣派各占50人左右。
三線演員:有的擔任過幾個反響平平的劇的主演或某個大劇中的幾個重要角色之一,俗稱“臉兒熟”,觀眾一看就能叫出他(她)演過某個劇其中角色的名字,但演員的名字叫不出。他們的片酬不高,卻片約不斷,片酬的伸縮性很大。為了能盡早升至二線陣容,如遇到好角色,他們會忍辱負重,把片酬降到很低。他們是一個基本能滿足溫飽的群體。
三線演員中有一些演技不錯、形象也不差的演員,但如果讓他們擔任主角大任,投資方和買方都要擔巨大的風險,所以電視臺不敢購買,電影院不愿排片。他們是當一個劇組男女主角定下來后,其他重要角色的主要候選者。他們也是蟄伏在制作方,蟄伏在一線、二線明星的星光下等待機遇的群體,一個不可或缺的群體。
三線演員能有多少人?可能是二線演員的十倍?一千或兩千人?難以估量。
此外,還有一種劃分:少數(shù)制作方和電視臺將二線演員里人氣突出的前幾名劃為準一線,三線演員里也有劃為準二線的,但對這僅有的幾個演員的認知是有爭議的,不是公認的。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自然規(guī)律的原因,也由于某些演員自身的問題,人氣一旦大不如前,由一線降為二線甚至三線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二線降至三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