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字金文如何寫?
網(wǎng)友解答: 回答這個問題,我先從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人工隧道說起,然后切入到一個與曹操有關(guān)的傳說,對傳說可靠性進(jìn)行考證,就能比較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
李白詩曰:蜀道難,難以上青天。
面對崇山峻嶺,古人跟我一樣,也采用修棧道、挖隧道的方式溝通天塹。
陜西漢中歷代是進(jìn)入蜀地的咽喉要道。漢中有一條傳說中修了數(shù)千年的褒斜棧道,褒斜棧道連接關(guān)中平原和漢中平原!
《華陽國志》引《蜀志》稱其始通于三皇五帝時代?!蹲x史方輿記要》稱:“褒斜之道,夏禹發(fā)之。看來「基建狂魔」的歷史很久遠(yuǎn)。東漢的時候在褒斜棧道南端咽喉位置,開鑿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條人工隧道:石門洞,
所以,石門洞在古代,是咽喉之地中的咽喉,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因為其地理位置重要,工程艱辛,巧奪天工,景色宜人,在隧道兩壁以及河兩岸懸崖上,都鑿有大量古人題詠和記事磨牙石刻。
懷古詠嘆,是中國文學(xué)的永恒主題,綿延數(shù)千年,多如牛毛!
石門洞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三處,也就是所謂的《漢魏十三品》,可以說是漢代以來摩崖石刻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
在古代,很多英雄人物文武皆通,六藝俱全,上馬打仗,下馬治國,是儒家君子的理想狀態(tài)。
可以說在古代「不想當(dāng)將軍的書法家,不是好的文學(xué)家」。
建安七子、初唐四杰、蘇東坡、辛棄疾都是這樣的人。王羲之最大的追求不是多寫幾幅《蘭亭》,而是帶兵打仗,收復(fù)失地,一雪前恥,打回山東老家祭祖先。
而《漢魏十三品》中,就有一副曹操唯一流傳下來的手書真跡:「袞雪」。
曹操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有多牛叉,自然是不必多言!
但是關(guān)于這個「袞雪」為什么沒有三點(diǎn)水,有一段故事:
袞在水邊,何以缺水?漢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運(yùn)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涌而下,撞石飛花,揮筆題寫“袞雪”二字。隨從提醒:袞字缺水三點(diǎn)。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談。后刻于河中巨石上流傳至今。網(wǎng)上也有不少文章這樣解釋:
--------------------------------------------------------
那「袞在水邊」這個傳說可信嗎?一點(diǎn)都不可信,為什么?因為「滾」這個字在曹操時代還沒有造出來,他絕不可能是如此取意,少寫【三點(diǎn)水】。曹操這樣寫,只是寫標(biāo)準(zhǔn)字體罷了。你要問:你憑什么這樣說,我當(dāng)然是言必有證呀!「滾」和異寫字「滾」,東漢成書《說文》沒有收錄,最早始見于宋代字書《集韻》。《集韻》:「滾,大水流貌?!埂笣L」字在最早是用通假字「渾(混)、涫」表示:《說文》: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