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金庸拿不了諾貝爾獎?
網(wǎng)友解答: 對不起,原因不是金庸先生不行,是諾貝爾獎沒條件評審金庸先生的作品!看金庸先生的作品,是有門檻的,不是你智商高就行。只有中國人,或者懂中國文化的人,才能夠完全理解金庸先生的作品
對不起,原因不是金庸先生不行,是諾貝爾獎沒條件評審金庸先生的作品!
看金庸先生的作品,是有門檻的,不是你智商高就行。
只有中國人,或者懂中國文化的人,才能夠完全理解金庸先生的作品!
諾貝爾獎的評選們,主要是外國人,理解金庸先生的作品是非常有難度的。
/1/
首先外國人理解金庸先生作品的內(nèi)涵很有難度!
因為金庸先生的作品承載著許多中國的文化,價值觀。有些情節(jié)作為中國人,都未必能理解透,何況是外國人。
比如《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和謝遜之間的父子情,武當七俠之間的“兄弟情”,就是外國人不能理解的,或者說他們對這種感情沒什么感覺,因為在他們的文化中,是沒有這種概念。
而作品里涉及文化的部分,比如“陰陽”概念,“中醫(yī)的術(shù)語”,中國的傳統(tǒng)詩詞歌賦,外國人也是很難理解的。
/2/
除了理解金庸作品的內(nèi)涵有難度外,本身翻譯金庸先生的作品也有難度,應(yīng)該說難度非常高!
“降龍十八掌”怎樣用英文翻譯?
這已經(jīng)很有難度了!英文是沒有單字的,是用一個個字;
如果翻譯不到位,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名字非常有氣勢的掌法,在英文中,可能變成“讓龍降服的十八種掌法”,完全失去了本來名字的魅力!
還有“楊過”,“郭靖”,“殷梨亭”,“張三豐”等人的名字,真不知道變成英語,會翻譯成這樣!可能翻譯成英文,名字的內(nèi)涵都失去了;
還有作品中關(guān)于“陰陽”,關(guān)于中醫(yī)等詞匯,是很難翻譯成功,就算翻譯成功,也需要一大堆備注,嚴重影響了評選去欣賞;
文化上有差異,翻譯高難度,讓他們無法有效理解作品,這就是金庸先生不能憑他的作品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最主要原因!
網(wǎng)友解答:史蒂芬金牛逼吧,美國暢銷書作家,諾貝爾獎不會給他。
JK羅琳牛逼吧,哈利波特風(fēng)靡全球,諾貝爾獎不會給她。
東野圭吾牛逼吧,推理小說迷倒多少人,諾貝爾獎不會給他。
金庸自然也牛逼,在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諾貝爾獎不會給他。
不但不會給,文學(xué)圈還有個鄙視鏈。
他們這些人在文學(xué)圈里都是鄙視鏈低端的人。
頂端都是什么人呢?
頂端都是那些書沒幾個人讀的家伙,也就是搞純文學(xué)的。
而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人叫什么呢,叫俗文學(xué)。
也可以說個高端的名字,那就是類型文學(xué)。
至于啥界限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基本的邏輯是,書越?jīng)]人看就越覺得牛逼,書賣得越好,就越是俗。
我不知道這是怎么來的邏輯。
所以有人一看這個題目就說金庸距離諾貝爾文學(xué)獎差遠了。
他這么說的地氣就是因為金庸是個類型文學(xué)作者。
其實什么類型文學(xué)、俗文學(xué)。
馬伯庸說得好。
明清的時候四大名著都是市井文學(xué),都是俗文學(xué)。
現(xiàn)在成了中國文學(xué)的名片。
將來誰能代表中國文化,這可說不準那。
所以別迷信什么諾貝爾文學(xué)獎了,我就問問所有文學(xué)諾貝爾獎的作品加起來有金庸的書賣得多嗎?
有哈利波特賣得多嗎?
有史蒂夫金的影響大嗎?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影響了多少華人的世界觀。
金庸不需要諾貝爾給他貼金,說實話,諾貝爾獎那點錢對他來說真不多。
其實好多人都沒有獲得過,魯迅沒有得過,誰能說他不是中國文學(xué)的一哥。
托爾斯泰沒有得過,但這不是托爾斯泰的遺憾,這是諾貝爾獎的遺憾(諾貝爾獎是1902年到1906年連續(xù)提名托爾斯泰,但是沒有頒發(fā)給他的)但這不是托爾斯泰的恥辱,這是諾貝爾獎的恥辱。
看你的書就是了,別迷信這個破獎了。
說實話那些獲獎的書大部分你都看不下去。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