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和香港電視劇是如何從輝煌走向衰落的?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網友解答: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得承認,藝術是經濟的附屬產物,這一偉大定理。香港影視劇的輝煌,是伴隨著香港作為四小龍經濟騰飛而起來的。反過來說你認為香港影視劇衰落了,那也就意味著香港經濟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得承認,藝術是經濟的附屬產物,這一偉大定理。香港影視劇的輝煌,是伴隨著香港作為四小龍經濟騰飛而起來的。反過來說你認為香港影視劇衰落了,那也就意味著香港經濟衰落了。不信你可以看世界發(fā)展史,歐洲文藝復興是建立在大航海時代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因為經濟起來了所以才有藝術的追隨。你能舉出歐洲公元1500年以前的藝術文化標志嗎?美國電影的大牛時代也是在20世紀才開始的,那是因為在此之前美國已經成為超級大國。
我想你問這個問題,更多的是想和大陸比較。改革開放以前,大陸經濟落后藝術的春天無從談起。而今大陸的經濟體量世界第二,遠超第三,好萊塢都向中國獻媚,更別說香港彈丸之地了。葛優(yōu)說得對21世紀什么最貴? 人才!中國有十四億人,而且是十四億人才。試想一群有錢又有才的人影視藝術能差到哪里去?你可能要說印度,有寶萊塢。而且印度電影水準遠超中國。是印度人口將要趕超中國,但那只是人,不是人才。印度的經濟也遠遠落后中國。所以印度的影視票房還得好多年才能追上中國。
1998年,香港回歸的第二年,港幣被索羅斯差點打垮,如果不是中央人民政府在背后撐腰。從此以后香港經濟開始衰落。1999年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上映,以2000多萬的票房奪得冠軍(周星馳封神作《賭圣》1990年上映票房4100萬)香港影視從此衰落。
網友解答:感覺97是個分水嶺,之前的香港影視劇創(chuàng)作非?;钴S,想像力豐富,出了許多經典佳作。不知什么原因,回歸后,香港的影視制作似乎有些放不開手腳了,雖然也有少量的比較好一些的片子,但總體是下滑的,特別是在歌曲創(chuàng)作上,完全不能與八、九十年代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