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城X:月下之夜想曲》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網(wǎng)友解答: 國外游戲媒體IGN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就歷史上的著名游戲做一個TOP100的排名,但無論哪一次,《惡魔城X:月下夜想曲》(后面簡稱為“《月下》”)都沒有掉落過前30?!对孪隆肥?/p>
國外游戲媒體IGN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就歷史上的著名游戲做一個TOP100的排名,但無論哪一次,《惡魔城X:月下夜想曲》(后面簡稱為“《月下》”)都沒有掉落過前30。
《月下》是惡魔城系列唯一一個單平臺銷量超過100萬份的作品,最終發(fā)售了127萬份。如果說在PS上選出影響中國玩家最重要的10款游戲的話,《月下》必居其一。《月下》的意義不僅僅對于惡魔城系列,哪怕在整個動作游戲史上也會有它的一席之地。
阿魯卡多的背景故事,次世代主機對于畫面的提升,紛繁復雜的成長、武器系統(tǒng),美輪美奐的音樂,甚至精巧卻又不影響游戲性的bug。這些綜合起來幾乎都做到了當時動作游戲的極致,而《月下》也降低了動作游戲的硬核難度,強調成長系統(tǒng),讓更多玩家所接受。
不過很遺憾的是,《月下》的發(fā)售本來以為是惡魔城系列的開始,沒想到卻是惡魔城系列的巔峰。后續(xù)作品GBA上的第一作《月之輪回》采用了卡牌組合系統(tǒng),由于過分強調動作性,導致難度過高,結果口碑不佳。GBA上的第二作《白夜協(xié)奏曲》仿照《月下》的“正逆城”,設計出了“里外城”,希望挽回頹勢,結果又由于過于簡單和動作僵化,游戲的媒體評分甚至不如最開始的《月之輪回》。GBA第三作《曉月圓舞曲》,最大化利用GBA技能,盡量模仿《月下》。除了最強武器無限真空刃,甚至連《月下》在PS時代的cd-rom緩沖區(qū)也一并模仿了,還別具匠心的設計了一段出城內容。
平心而論《曉月圓舞曲》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作品,但由于《月下》的起點實在太高,所以在口碑上終究還是敵不過它的前輩。之后掌機上的惡魔城基本上走的都是致敬《月下》的作品,卻無一作達到其高度。家用主機PS3上的《暗影之王》成為了惡魔城上的最后一部作品,雖說還是部不錯的作品,但3d動作游戲由于《鬼泣》的珠玉在前,而略顯暗淡,很多人也評論說它失去了《惡魔城》的內核精神。
2015年的E3展,惡魔城的制作人五十嵐孝司發(fā)布了消息對其新作《血污:夜之儀式》進行眾籌,從部分宣傳圖上來看,這款作品也是瞄著《月下》去制作的。只是在如今這個3A大作遍地的時代,這類作品是不是還能吸引到新玩家的興趣也是一個變數(shù)。
不管怎么說,《月下》已將最完美的表現(xiàn)留給了那個時代。
網(wǎng)友解答:這個是肯定的,起碼目前沒有超越這一作的惡魔城游戲,至今還有玩家對它念念不忘,包括本人在妹,我認為這個作品的成功是有幾點要素的,以下詳細說明。
搓招系統(tǒng)絕對是一大亮點,90年代拳皇等格斗游戲風靡一時,月下中也加入了很多搓招系統(tǒng),不再是簡單的蹦蹦跳跳砍砍人的普通動作游戲,讓游戲變得更加有趣味性了,簡單的像是母型劍的下前,復雜的像是大吸血的前正轉后前,都讓人記憶猶新。
繁多的各種裝備想要手機齊全可是非常難的,相信大多數(shù)玩家一定都記得那個秘籍吧?幸運值99,x-x!v-''q,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這個,不光幸運值99,還可以在一開始跳過死神場景保留最終裝備,大大降低游戲的難度,像是吸血盾這種神裝,沒有這一盾解決不了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