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何能獨抗蒙古50年?
網(wǎng)友解答: 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來,宋便抑武而崇文,宋朝武將的日子尤其難過。北宋、南宋計三百多年的國祚,在面對外敵的時候少有揚眉吐氣的日子。靖康之難,堪稱一個王朝的最慘事?!堕_封府
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來,宋便抑武而崇文,宋朝武將的日子尤其難過。
北宋、南宋計三百多年的國祚,在面對外敵的時候少有揚眉吐氣的日子。
靖康之難,堪稱一個王朝的最慘事。
《開封府狀》載:“選納妃嬪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準金一千錠,……”據(jù)統(tǒng)計,用來抵押折價的各類女子,數(shù)量達到一萬余人,其慘狀令人不忍直視,所謂“南朝多少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原歷史上,將敵對王朝宗室殺個干凈的不少,如項羽對待秦朝宗室。
但如此野蠻對待被征服國家的,倒是少數(shù)。
逃過一劫的趙構(gòu)成了宋高宗,建立了南宋。金人所立偽楚皇帝張邦昌被廢,由是得到再次南侵的借口,于是宋高宗一路南退,過淮河、渡長江,開始籌備北伐事宜。一時間,涌現(xiàn)出由宗澤、岳飛、韓世忠、吳玠等一批卓有才干的將領(lǐng)。
尤其以岳飛事跡,最是激勵人心,“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打得金兀術(shù)想要逃的架勢,可惜趙構(gòu)自斬一臂。
岳飛風波亭一事,堪稱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正是這個悲劇,凸顯出這個民族既有堪稱脊梁的人物,更多的還是不計后果窩時斗的廢物。
公元1259年,蒙古大軍號稱數(shù)十萬人馬,圍攻釣魚城,始終不克,雙方攻守時間長達三十六年,蒙古大軍在城下拋下尸體四萬有余,便蒙哥也喪生在城下。
1279年的崖山海戰(zhàn),南宋大敗。丞相陸秀夫不愿當俘虜受辱,含著淚背著年僅8歲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十余萬南宋軍民隨之投海殉國?!端问贰份d:“后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萬人。
南宋滅亡后,在忽必烈答應不傷害百姓的情況下,釣魚城守將王立棄城而降。釣魚城守將領(lǐng)三十余人皆拔劍自刎。
正是宋人的寧死不屈與剛強使之能與蒙古對抗50年,我們當銘記陸秀夫那個蒼老而堅挺的背影,他的背上承載的非一家一姓之興衰,乃民族之氣節(jié)也!
網(wǎng)友解答:宋蒙之間,大概1227年開始交鋒,1279年結(jié)束,前后53年。堅持53年之久,這個成績在當時世界是不錯的。我們知道,花剌子模在一年內(nèi)就崩潰了(1220-1221),西夏22年就滅亡了(1205-1227),金朝大概也只堅持了20年左右(1211-1234),旭烈兀西征時(1251)更是所向披靡。
那么,南宋在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呢?
(圖片來自維基)
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政治穩(wěn)定,局部的軍事失敗不會造成政局動蕩。金朝后期,軍事失敗加劇政治動亂,政治動亂又進一步促成軍事崩潰。這在南宋是沒有的。
二是防御體系成熟,南宋的防線大體是宋金戰(zhàn)爭時期,吳玠、岳飛等名將們一起構(gòu)建起來的,可以說是久經(jīng)考驗了。南宋防線這是一個西中東三個大區(qū)構(gòu)成的縱深防御,本身有很強的彈性。即使金人或蒙人攻破一兩座關(guān)鍵城池,不會對整個防區(qū)構(gòu)成根本威脅。比如在東線,宋軍并不堅守淮河,而是利用江淮之水網(wǎng)縱橫的格局,作為一個戰(zhàn)略緩沖。金蒙之軍渡過淮河,一方面騎兵難以展開,另一方面要經(jīng)受南方天氣的考驗,而宋軍主力則向幾個據(jù)點收縮,隨時可以反擊。另外,尤在四川,蜀口淪陷以后,南宋依托山城,構(gòu)建起多道防線,痛擊來犯之敵。
相比之下,西夏、金朝并沒有防御北方入侵的經(jīng)驗,與蒙古戰(zhàn)爭期間,戰(zhàn)略上沒有先例可以遵循,摸索反復的過程中,已經(jīng)浪費了許多資源與時間。
三是基層戰(zhàn)斗部隊的軍事素養(yǎng)較高。我們知道,蒙古擴張的過程中,通過屠城等手段,制造恐懼,迫使對方投降。南宋軍隊大體依托本地城池進行防御,一旦被包圍以后,對于城防部隊的心理是很大的考驗??傮w來說,宋軍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當然,這并不是說宋軍有多強。一旦離開城防以后,機動能力很低,軍事物流水平很差,缺少基本的野戰(zhàn)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