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時你去圖書館會看什么書?
網(wǎng)友解答: 首先,謝謝邀請。大一的時候,我對自己的大學規(guī)劃還不是很清楚,就隨便抓書看,除了理工科方面我看不懂,人文社科藝術建筑都試著看一點,反正也沒壞處。大一比較浪,書看得少,看的也不系
首先,謝謝邀請。
大一的時候,我對自己的大學規(guī)劃還不是很清楚,就隨便抓書看,除了理工科方面我看不懂,人文社科藝術建筑都試著看一點,反正也沒壞處。大一比較浪,書看得少,看的也不系統(tǒng),很雜。印象最深是托馬斯·曼的《魔山》,超級厚,看了四年都沒看完。還在逸夫圖書館找到了幾本講學潮之類的書,非常開心。不過現(xiàn)在逸夫放社科類書籍的庫已經(jīng)改建辦公室,非常傷心,因為中間有一個小花園,看書累了還可以到那里休息一下。
大二分了專業(yè)以后,大二大三專業(yè)書瘋狂看,政治類、國關類看得最多,也有幾本對我以后的研究很有啟發(fā)。比如北大國關韋民教授的《小國與國際關系》,還有王逸舟老師的書。
大四主要是看文獻,因為要寫畢業(yè)論文嘛,然后偶爾會看小說,或者一些奇奇怪怪的書來放松一下。比如個人感興趣的建筑類,或者政治方面的書,小本的,不用花很多時間,而且可以零散的讀。
非常感謝技校圖書館豐富的藏書量,開闊了我的視野,增強了我對抵御空調和適應暖氣的能力。
其實不必在意所謂一流大學所讀的書,我校也辦過所謂年度借書的推送,還被拿來和歐美大學比較。自己想看什么書,自己有自己的目標。如果跟著所謂推薦書單讀書,只會更無體系地區(qū)讀書。為什么就不能挑自己喜歡的書來讀呢?
讀書不是一個任務,也不是了解高校的途徑。讀書是一件私人的事,讀什么、怎么讀、何時讀都應該自己決定。
網(wǎng)友解答:記得剛上大一時,放寒假,從圖書館借了七八本“正兒八經(jīng)”的書,類似于教科書、教輔之類的讀物,希望自己假期好好充電。當時備著書包,沉甸甸的,心里很快樂,“這都是知識的重量啊~”
結果,你懂的。
開學的時候,又灰頭土臉、原封不動地背回來了。
后來,我改變了策略,再放假的時候,就溜進圖書館的小說庫。結果...
居然來遲了,那幫家伙提前下手了,把好看的武俠小說之類的書,全都借走了!只剩下瓊瑤之類的言情小說,讓人無可奈何。
以前上學時最喜歡去圖書館的期刊室,可以看很多比較新的雜志,我記得我翻的比較多的是關于計算機方面的期刊。那個時候在雜志上學了很多關于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甚至還研究了一些黑客軟件的使用技巧和方法,當然并沒有用這些東西去測試。
現(xiàn)在很多人去圖書館,主要是去自習室占座看書。
當然現(xiàn)在大家都用智能手機了,去圖書館的人相對少了很多,如果想看書的話,他們可能會通過微信讀書或者網(wǎng)易蝸牛閱讀這樣的APP來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