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換乘距離最長的車站是哪個站?
網(wǎng)友解答: 很多接駁的線路換乘都很長,這幾年新修的線路我很少坐過了,所以不好說,但是4號線換乘9號線是真近啊,對面就是。建國門復興門一號線換乘2號線也挺長的,不過應該是最短的。我覺得最長
很多接駁的線路換乘都很長,這幾年新修的線路我很少坐過了,所以不好說,但是4號線換乘9號線是真近啊,對面就是。
建國門復興門一號線換乘2號線也挺長的,不過應該是最短的。
我覺得最長的是東直門13號線換乘2號線,芍藥居13號線換乘望京線,東單5號線換乘1號線,真是很長的。
在北京坐地鐵,換乘長不是最抓狂的,我很討厭換乘,很多時候如果有直達的公交車我就不愿意做換乘的地鐵。
最抓狂的是找不到去哪里換乘,比如有一次上班坐地鐵埋頭看手機錯過了知春里,直接就是海淀黃莊了,我想走回頭路啊,找了老半天啊,需要下樓去再上樓來才能坐返程。
還有就是有一次8號線北土城倒南鑼巷,真真是找不到去哪里倒車啊,
網(wǎng)友解答:作為一名偽地鐵迷兼媒體人,我來上一下我去年照著北京地鐵公司官方資料實地探訪的體會吧。以下就是當時采寫的報道片段。
最遠換乘由于建設年代差距、地形地勢和場地既有設施等因素限制,北京地鐵有不少換乘站或意外或無奈地采用長通道換乘設計。原本換乘距離最長的是西直門站2/4號線與13號線的互換,從地下3層上到地上2層,到地面還要走一段彎彎繞。但由于西直門站2011年新建了站內(nèi)換乘走廊,基本上是直線聯(lián)通,換乘體驗提升不少,于是最遠換乘距離的“殊榮”就轉(zhuǎn)給了難兄難弟——東直門站:從2號線到13號線,需要經(jīng)過“上樓梯-長通道-上樓梯-長通道-下樓梯”的流程,換乘時間長達8分40秒,整段路程約500米,相當于公交車一站地了。
一般來說,地鐵換乘時間超過5分鐘,就會給人感覺比較遠了,除了東直門和西直門,其他換乘時間超過5分鐘的還有軍事博物館站、大望路站、望京西站和奧林匹克公園站,其中西直門站(13號線→2號線)和軍事博物館站(9號線→1號線)以6分40秒并列第二。凡是地上車站與地下車站之間的換乘,由于垂直落差不得不“上天入地”,時間和便利程度上都存在先天不足,比如知春路、大屯路東等站。
海淀黃莊站別懵圈海淀黃莊站屬于十字換乘,10號線在上,4號線在下,結構相對簡單。雖說絕對換乘距離不長,但如果從南站廳去10號線外環(huán)(北側站臺)方向,或者從北站廳去10號線內(nèi)環(huán)(南側站臺)方向的話,必須先把4號線站臺當作“過街通道”來到對向站廳(檢售票層),才能從換乘走廊進入10號線站臺,這就把人繞迷糊了:我要坐10號線,怎么給我引到4號線來了?
這種島-側式站臺十字換乘的一大問題就是雙向換乘套路不一樣,造成乘客難辨方向,也使海淀黃莊站成為目前北京地鐵開挖土方量最大的全暗挖(施工不占地面)車站。不過,這種設計的水平占地面積小,對于周圍地基密布的海淀黃莊很有必要。
PS:圖片中的數(shù)字表示車門編號,4號線和10號線每趟車6節(jié)車廂編組,每節(jié)車廂4對車門,從車頭到車尾對應1-24號車門,比如5號門就表示第二節(jié)車廂(從車頭方向數(shù))第一扇門,19表示第五節(jié)車廂第三扇門。
東單站:出站要爬7層樓還有一種換乘站屬于L型/T型換乘,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在于雙向換乘客流不會發(fā)生沖撞。比如慈壽寺站,10號線和6號線均為島式站臺,在交叉的節(jié)點設一個樓梯,滿足一個方向的換乘,另一個方向的換乘則通過兩段樓梯上下站廳層來承擔,面對大客流的適應能力強。缺點是站廳必須做得很大,相應開挖土方量也大,不適合用在水平空間小的地段。雖然平均3分鐘左右的換乘時間中規(guī)中矩,但有些車站樓梯太多,頻繁爬上爬下會讓乘客走起來很煩。新線路與老線路之間的T型/L型換乘站,如車公莊站、崇文門站、東單站,往往因為“代溝”和空間所限,沒有為上下樓梯布置有效的無障礙設施。如果從東單站1號線C、D兩個口出站,總共需要爬102級臺階,相當于居民樓7層的高度,而且這兩個站口既沒有電梯也沒有輪椅升降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