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唐詩是哪一首?
網(wǎng)友解答: 謝謝邀請在浩如煙海,燦若群星的唐詩中,我最喜歡崔顥的《黃鶴樓》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
謝謝邀請
在浩如煙海,燦若群星的唐詩中,我最喜歡崔顥的《黃鶴樓》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地處湖北武昌黃河山(又名蛇山)因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而得名。
崔顥,并非唐代眾多詩人中最杰出的詩人,但僅憑這一首詩,足可以奠定他在唐詩乃至中國古詩詞中不可漠然視之的重要地位。
關(guān)于這首詩還有一個小典故。據(jù)說李白也游覽到黃鶴樓,看到它的所處獨特場景,詩興大發(fā),準(zhǔn)備賦詩一首。忽見墻壁上崔顥的《黃鶴樓》,李白讀罷,沉思良久,然后擱筆揚長而去。
能讓詩仙嘆為觀止,并為之?dāng)R筆的詩一定有它獨特之處。
任何藝術(shù)性的文字,都應(yīng)該讓文本說話
那么《黃鶴樓》這首詩,為什么讓能李白以及后來的文人墨客推崇備至?
無疑,這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作。詩人登臨黃鶴樓,一覽眼前景物,觸景生情。古代的文人墨客,要么為了仕途,遠(yuǎn)離故鄉(xiāng);要么喜歡游歷山水。那么崔顥的這首詩恰好可以引起共鳴,因為寫這首詩的時候,崔顥同樣也是游子的身份,自然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文字所要表達(dá)的思鄉(xiāng)情愫是這首詩的根基,文字的藝術(shù)技法才是這首詩的枝葉。
吊古懷鄉(xiāng)的詩作很多,為什么這一首可以鶴立雞群,出類拔萃呢?
這首詩好就好在情與景的有機契合上。當(dāng)然,情景交融,對于稍有點文字功夫的人來說,并不是難事。但對于這首詩來說,崔顥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黃鶴樓周圍的場景以及它的歷史蘊涵與自己的懷鄉(xiāng)之情契合得幾乎十分的完美。我認(rèn)為這是這首詩最成功的亮點,也是我最喜歡這首詩的原因。它是這首詩的淚腺,也是所有游子的淚腺,或者我們在文字中尋找故鄉(xiāng)的淚腺。
山東藍(lán)泥
2018年3月2日于嘉祥
網(wǎng)友解答:謝邀。唐詩的美沒法用最形容,倒是最近常想起來李商隱的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出自《錦瑟》,全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一眼看來自是耳熟能詳眾所周知的兩句,年少時因讀《紅樓夢》,有一回寶玉和眾姊妹隨賈母游大觀園,行至荇葉渚坐船,寶玉說這些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殘荷了。因此,我似乎也不太喜歡李商隱。大概是年歲增長,最近幾年變得很懷舊,聽老歌看老電影懷念故人故事,想起來李商隱的這兩句,才恍然大悟。
有人說,情緒低落的時候,李商隱是一粒安眠藥。人太年少輕狂、順風(fēng)順?biāo)臅r候,根本看不進(jìn)去什么“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的晚唐美學(xué),也無心琢磨什么“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的神秘哀傷。唐詩大多都在敘事中顯情致,幾乎都很有畫面感,讀者融入其中一點都不難,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讀這些詩誰不覺得自己是與李白暢飲的山中幽人,誰不是和白樂天在雪天紅火暖爐旁對酌的劉十九?但李商隱的詩不敘事,有豆友說他把所有具體的事件和對象都抽離掉,只剩下對生命共通的內(nèi)容,心意相通的人自然心領(lǐng)神會,旁人若是硬用考據(jù)學(xué)的態(tài)度去解李商隱,尋場景尋對象,必然會落入一個巨大的干澀的無底洞。
再回頭來看《錦瑟》,李商隱從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樣的神奇、空靈,他的心靈向讀者緩緩開啟,華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觸等皆融于其中,卻只可意會不可言說。我想若是要在唐人中尋一個纏綿悱惻的詩人,那必是李商隱?;秀保糟?,執(zhí)著,寂寥,悵然,失落所有這些情緒中朦朦朧朧卻又有些許的微暖,我恰恰是愛極了這一點暖。李商隱是那個明知紅塵是苦,依然要做個“有情眾生”的人。
情之至深,不過如此。
(貼一張黎耀輝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