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體書法家多嗎?為什么?
網(wǎng)友解答: 固守柳體的書法家,的確不多。但喜愛柳體楷書的人則是太普遍了。極力厭惡貶低者也有,可能永遠不會占主流。但當今以"書協(xié)″為導航的書法意識形態(tài),似乎對柳體楷書有不屑一顧的意思。顏柳
固守柳體的書法家,的確不多。但喜愛柳體楷書的人則是太普遍了。極力厭惡貶低者也有,可能永遠不會占主流。但當今以"書協(xié)″為導航的書法意識形態(tài),似乎對柳體楷書有不屑一顧的意思。
顏柳歐趙,四家楷書各領(lǐng)風騷。顏楷的廟堂氣象,使其社會影響占了領(lǐng)袖地位,而其易入的技法特點,又使所從者眾。歷來從學柳入手的人很是不少,但是,大多都起于柳而終于顏了。顏字的寬博大氣,很可能社會適應性更大一些。
柳體清峻的正人君子丶士夫脫俗之風,的確有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姿質(zhì)。
盡管說歐體結(jié)體嚴謹,平中寓險,學習較不容易,但柳體的難度似乎更勝一籌。其點畫搭建的險勁之度簡直無平可依,無借勁之余地,全憑領(lǐng)會悟解,無言可教。
本人學柳,沒下深功。但幾乎于外沒有再沾染別家。由于不求甚解的個性使然,也沒在刻意靠帖的臨摹上多下功夫。遺其貌取其神,一般化的應景也不算太勉強了。
網(wǎng)友解答:柳體書法家多嗎?負責任的告訴你,不多。因為書法家學習柳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柳公權(quán)第二,而是“拿來主義”,取柳體的優(yōu)點為我所用。所以,后世很多人都曾經(jīng)取法柳體,只不過因為有自己的風格,所以不會成為柳體書法家,可能會成為“黃體”、“趙體”、“啟體”等等。
柳楷可能是楷書四大家中公認比較難學的,點畫結(jié)構(gòu)筆筆精到,唐晚期的時候柳書還是風靡一時的。當初趙孟頫看到柳公權(quán)跋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就甚為嘆服,后人皆以為乃柳公權(quán)所臨摹的。黃庭堅也曾取法柳公權(quán),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寫得跟柳書一模一樣,因此他只是取柳法之意,用黃氏之筆。而歐陽修則喜歡柳的《高重碑》曰:“公權(quán)書《高重碑》,余特愛模者,不失其真而鋒芒皆在?!?/p>
明代的董其昌也曾言:柳字一字千金非虛言,不可厚右軍而薄柳公。明代館閣體的代表人物姜立綱的書法,也很有柳的風骨,感覺應該是學習過柳書的。明末的王鐸,也是學習柳書的大家,他早期的楷書很有《玄秘塔》的樣子。后期有“神筆王鐸”之譽,他的書法對中國書法后來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甚至也波及到海外書壇,特別給東瀛書法影響頗深。
還有當代的大書法家啟功先生,也是深得柳書的精髓,他曾經(jīng)自作詩曰:“先摹趙董后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但是你看啟功先生臨摹的《玄秘塔》碑,跟原帖就非常不像,但是又很有柳骨的神韻。
啟功臨《玄秘塔》
所以學習柳書的人很多,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能看出來。學習書法,初期以一家為宗,但后期要博采眾長,你學哪一家的書體,學之前要明白你準備從這家拿走什么,得到什么。歐陽修曰:“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其模仿他人,謂之奴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