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軍隊為何追著皇太極的部落打?
網(wǎng)友解答: 任何人都有他的兩面性,明朝那位大太監(jiān), 號稱“九千九百歲”的魏公公同樣也有兩面性。 壞人有很多種,有的壞人只干壞事不干好事,有的壞人好事壞事都干,還有的壞人,干的好事還比壞事
任何人都有他的兩面性,明朝那位大太監(jiān), 號稱“九千九百歲”的魏公公同樣也有兩面性。
壞人有很多種,有的壞人只干壞事不干好事,有的壞人好事壞事都干,還有的壞人,干的好事還比壞事多。
從個人角度來說,相比于只會吵架不會干事,卻又有一副臭架子的“東林黨”,我要是皇帝,我想我也是一樣寧愿用魏公公這樣的人吧。
魏忠賢:
崇禎帝在煤山吊死前夜,另外一個大太監(jiān)曹化淳對崇禎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現(xiàn)在讓我們掀開歷史的面紗,認識一下這個“九千九百歲爺爺”。
魏公公曾經(jīng)是個混子,后來混不下去了,就去當了太監(jiān)。在宮里,他認識了一個女人——客氏,而且和這個客氏關系很不一般。他就是依靠這個女人發(fā)跡的。
客氏是個奶媽,她奶大的孩子叫朱由校,就是天啟皇帝。天啟即位后,由于客氏的幫忙,雖然不識字,魏公公還是進了司禮監(jiān),任秉筆太監(jiān),后來又讓他提督東廠。
對于天啟帝,魏忠賢擅投其好,因而也越來越多的受到天啟這個木匠皇帝的信任。 當時朝中東林黨人很多,勢力很大,而魏公公身邊也聚攏了一些人,形成了閹黨,以此對抗東林黨。
東林黨:
由于皇帝的支持,最終閹黨大獲全勝。從此魏忠賢掌握了朝廷大權,成了“九千九百歲”,把持朝政數(shù)年,壞事是干了不少。 天啟死后,崇禎繼位,將魏忠賢免職,發(fā)往鳳陽。在路上得知崇禎要抓他回去治罪,于是魏忠賢上吊了。
沒錯,魏公公是在天啟年間掌權了幾年,但時間并不長,這個時代正是滿清在關外勢力膨脹的時代。在抵抗?jié)M清入關的戰(zhàn)爭中,他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打仗最需要什么?第一就是錢。沒有錢,是打不了的。對魏忠賢來說,收稅是“毛毛雨“的小事,他最擅長的就是收稅,但這個稅是向普通老百姓收,而且是重點在江南富庶之地,面向貿(mào)易領域,收取的工商稅、海稅。
魏忠賢:
你可以說他在收稅過程中貪污,但是這筆錢在當時的大明真的就是‘救命錢“。
抗清的大功臣袁崇煥說: “從古內(nèi)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就是因為他給錢。有了錢,才有了關寧鐵騎,才能在寧遠筑城,才能讓戰(zhàn)爭機器運轉。 天啟時期,大明面對的是野戰(zhàn)無敵,“滿萬不可敵“的后金騎兵,很多人都建議放棄關外,死守山海關就行了。
當時經(jīng)略遼東的孫承宗反對這樣做,遼東巡撫袁崇煥也反對這樣做。這兩個人都是魏公公支持的。魏忠賢支持了袁和孫兩個人,這才有后來的”寧遠大捷“,才會打敗努爾哈赤,才會使大明邊關前移300里。
當然,題主說的,追著皇太極打,這是夸張了。當時的明軍,防御是強項,野戰(zhàn)是弱項。能守好錦州、寧遠等幾座城,已是謝天謝地,根本沒有能力去追著打的。
我們不禁要問魏忠賢是個壞蛋嗎?這點肯定確定以及一定是有的。但我們要記住,罵他最多的是讀書人,是東林黨人,這些人又干了什么?
東林黨人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反對向工商業(yè)者收稅,只向農(nóng)民收稅,造成了大量農(nóng)民破產(chǎn),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導致了明末的農(nóng)民大起義。
可以說,明朝就是亡在他們手上。 《晚明士人心態(tài)及文學個案》稱:
東林黨人"是一群沒有多少政治遠見,缺乏治國才能"的士大夫,"在好同惡異,黨同伐異方面,東林黨比起其地諸黨成員來,常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崇禎:
所以,"明朝的最終滅亡,晚明的黨人們包括東林黨在內(nèi)都是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罪責的"。 毛主席教導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旗幟鮮明的反對撥高魏忠賢,可是一味的批判這位魏太監(jiān),把他說得毫無是處,也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吧!
參考:《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晚明士人心態(tài)及文學個案》
網(wǎng)友解答:魏忠賢確實了不起,光是干兒子、干孫子就養(yǎng)了好幾萬。而且魏閹的勢力也是無孔不入,在后宮可以不讓皇帝的妃子生孩子,在遼東同樣可以對戰(zhàn)事指手畫腳,而且大把的軍餉也可中飽私囊。
魏忠賢確實很神氣,明王朝他說了算,又能呼風又能喚雨。但是打皇太極的是袁崇煥,支持袁崇煥的是東林黨領袖孫承宗,跟魏忠賢扯不上半毛錢關系。
魏忠賢在客氏的床榻上生龍活虎,很是威風,但是他能對清軍窮追猛打,還是頭一次聽說??磥泶竺魍醭娴氖遣〖眮y投醫(yī),連太監(jiān)都搬出來撐門面了。
如果魏忠賢真的成了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那些還要那些上陣殺敵的將士有什么用。怪不得明朝皇帝殺起來邊關大將眼睛都不眨一下,原來有關鍵時刻有魏忠賢這個殺手锏可以使用??!
后金軍隊打到廣寧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官員正在京城接受考核,朝廷上下亂作一團。滿朝大臣都想著快點離開北京,趕快回到老家去守護自己的財產(chǎn)。只有袁崇煥挺身而出,上疏天啟皇帝要去鎮(zhèn)守遼東。
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大明王朝舉國歡慶。魏忠賢一共獎賞了五千多位“有功之人”,但是不包括袁崇煥。
而遠在天邊,在野島上當土皇帝的毛文龍卻得到嘉獎,因為毛文龍早就和魏忠賢沆瀣一氣了,有油水的時候干爹當然不會忘了干兒子。
正是由于袁崇煥構筑的關寧錦防線,炸死了努爾哈赤,打退了皇太極,阻止了清軍入關,但是這一切和魏忠賢有什么關系呢!
魏忠賢就是一條蛀蟲,而且是百足之蟲,所以能夠死而不僵。
崇禎皇帝殺死了魏忠賢,處理了三百多名閹黨骨干,但是閹黨余孽還在暗流涌動,還能夠殘害忠良。但是他們并沒有阻止明朝走向滅亡,難道魏公公活著,明王朝就有救了?
魏忠賢追打皇太極,這個笑話一點兒也不好笑!如果笑話也能當成神話講,那么明朝的滅亡真不冤!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fā)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