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需不需要做筆記?
網(wǎng)友解答: 謝邀!在《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一書中,作者池谷裕二一針見血的指出: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于忘記。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jīng)細胞。如果把見過的景色、書本的信息、聽到的人聲、空
謝邀!
在《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一書中,作者池谷裕二一針見血的指出: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于忘記。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jīng)細胞。如果把見過的景色、書本的信息、聽到的人聲、空調聲、乃至氣味、觸覺等都一一記住的話,不出5分鐘大腦就會達到極限。而為了不讓自己達到極限,大腦平常不會去一直記憶信息,而是在不斷刪除信息。
這個結論是有科學依據(jù)的,根據(jù)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fā)現(xiàn)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的大腦在1天過后,就會忘記74%的信息。所以如果不主動記憶,只消一天就會忘記大部分內容。
對此,柏拉圖就說過:“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是人類記憶的美德”,我們也有句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為了幫助記憶,牢記書中內容,那么讀書時還是要做讀書筆記的,就連過目不忘的錢鐘書先生讀書時也要做筆記。而且,做筆記不僅能幫助記憶,還能加深理解,在做筆記的時候相當于又精讀了一遍原文。
那么如何有效做讀書筆記呢?這里介紹四種實用方法:
一、便利貼讀書筆記法。這個方法更簡單了,就是在閱讀時,讀到共情部分,就用便利貼寫上想法,然后貼在書里。為了以防忘記,最好是在當天或三天之內再將這些信息整理到筆記本上或電腦上。
二、標記法。閱讀時,當我們讀到非常有感覺共鳴的一段話時,是否很想在上面劃線做記號呢?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介紹了三種做記號的方法:
直線:作者觀點、重點內容劃直線
波浪線:與自己產(chǎn)生共鳴、新穎的、顛覆認知的劃波浪線
圈圈:關鍵詞、專業(yè)詞和新詞等用圓圈圈起來
另外,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作者建議我們在閱讀時直接在書中做筆記,即使把書弄臟也要記錄下來我們的靈感想法。我自己就很喜歡在書上做筆記,寫想法,然后再將這些信息整理到電腦上,這樣無形中又讀了一遍書,加深記憶。
三、“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筆記達人奧野宣之自創(chuàng)的一種讀書筆記法,別看這個名字挺拗口的,但是方法卻很簡單,就是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在記錄精華原文的同時,還能激發(fā)靈感,讓原創(chuàng)思考遍地開花。做法如下:
1、 先寫上做筆記時的日期、書名、作者名。比如170101/《西游記》/吳承恩,意思就是:2017年1月1號這天,我看了《西游記》這本書,作者是吳承恩。
2、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3、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這樣就做完筆記了,是不是很簡單?但是記得一定要堅持哦。如果覺得手寫慢和累,那么可以試試電腦上記錄,如果還是覺得麻煩,那么還可以用手機語音輸入。不管用哪種方式,還是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不忘記每個重點和靈感,才能有所積累。
四、思維導圖法。近幾年,思維導圖特別火,那么什么是思維導圖呢?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xiàn)出來的思考工具。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作者大巖俊之將其用來做讀書筆記,也非常好用。他在書中介紹了三種做筆記的思維導圖法,具體如下:
所需工具:空白A4紙、彩色水筆(6-12色),正在讀的書
1、根據(jù)目錄章節(jié)、標題和小標題等順序來總結作圖,如下 :
2、根據(jù)自己看書時的要點內容來作圖 ,如下:
3、根據(jù)閱讀目的及答案,自我總結來作圖,如下 :
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做出來的思維導圖重心也不一樣,我們根據(jù)自身需要來選擇即可。除了手畫思維導圖外,還可以使用電腦軟件來制作,比如:iMindMap、x-mind(免費)。我常用x-mind來做思維導圖,非常簡單便捷。
以上這些,就是經(jīng)過我親測的,實用易上手的讀書筆記法,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另外如果題主是以消遣打發(fā)時間為目的的休閑閱讀,比如讀小說、散文等書籍,那么不做讀書筆記也可以;而如果是以學習知識和收集信息為目的的閱讀,比如需要記憶的實用類圖書,那么建議讀書時還是做下讀書筆記比較好。
網(wǎng)友解答:1.看你讀什么書
2.看你讀書的目的是什么
而2一定程度上影響1。
讀書時有做筆記愿望的人,最基本的、是他想、或者需要素材的積累。
“想”是來自本能的愿望、興趣,“需要”是來自輸出,有輸出的需求,就需要他積累輸入,尋找素材、做筆記。
我個人是非常贊同做讀書筆記,從學生時代就有這個習慣,我喜歡、并且現(xiàn)在也需要素材的積累。
素材之于寫作,簡直是命脈。小說可以積累美詞美句,人物形象刻畫,環(huán)境搭建,故事情節(jié)與語言風格的匹配,視角選擇的技巧等等;工具書籍可以積累學習方法,垂直知識,非虛構類書籍的寫作結構;散文詩歌可以積累優(yōu)美辭藻和意境等。舉幾個栗子。
一.詞語
素材有很多種。詞語來說,想想連詞有多少種?除了因為所以但是可是然而并且,有沒有高級點的?寫一篇長文下來,自己回頭一看,有沒有一個段落連詞重復,自己都忍不了的?
來,感受一下連詞的豐富多彩~
僅連詞就這么多玩兒法,想想看,你有一本寶典,記錄著從巴金、老舍、大小仲馬,到張愛玲、三毛、亦舒,莫言,再到桐華、唐七、流瀲紫、天衣有風(排名無邏輯),他們所有人的才華,都在你的小本本里,你像學誰學誰,想用誰用誰,爽不?
二.標題
如果你想寫文案,讀商業(yè)類書籍,同時很多大號的商業(yè)文案、標題都可以作為積累。特別在新媒體寫作中,標題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我會在筆記中單列一項“文題”,搜集各種標題,書中的和網(wǎng)文的,這同時也是搜集文章立意和主題,會為你的輸出提供思路。
三.圖片
圖片同樣可以積累。美女、帥哥、明星、萌寵、讀書、時間、風景、運動、卡通、適合作為標題圖的等等分類,這些積累為做公號提供方便。如果你要寫小說,搜集的圖片可以用于人物、場景、服裝、道具等的構思設定和激發(fā)靈感。
關于做筆記,我喜歡奧野宣之提出的“一元化筆記法”的概念,就是一本筆記,你想寫啥寫啥,想啥時候寫啥時候寫,想啥姿勢寫就啥姿勢寫(這個……你猜是不是他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