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如何提高自己的文筆能力?
網友解答: 一.詞匯風暴詞匯風暴的意思就是充實自己的詞匯庫,想要寫出優(yōu)美的句子,就意味著要有豐富的詞匯量。我們可以這樣練習,確定一個詞語,寫出與之相近的20個詞語。比如,高興一詞,積累2
一.詞匯風暴
詞匯風暴的意思就是充實自己的詞匯庫,想要寫出優(yōu)美的句子,就意味著要有豐富的詞匯量。
我們可以這樣練習,確定一個詞語,寫出與之相近的20個詞語。
比如,高興一詞,積累20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1.興奮 2.開心 3.歡喜 4.喜悅 5.心花怒放 6.歡天喜地 7.雀躍……20.舒暢
通過這樣的刻意練習,慢慢地,你的詞匯庫就會越來越充足。
到那時,要拿起筆寫作,就不會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恰當的詞語,而是想到什么,便能提筆就寫,最終,你的表達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二.句式大變身判斷一篇文章好壞,最基本的就是看這篇文章寫得如何,是準確通順還是語病頻出,是文采斐然還是枯燥無味。
因此,句子在文章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寫出好文章,首先要錘煉句子的表達方式。
試著用10種句式來表達一個人安于現(xiàn)狀,讓自己的表達更加豐富,更有靈活度。
1.他啊,爛泥扶不上墻。
2.胸無大志,說的就是他。
3.每天吃飽了睡,睡飽了吃,他過得也算安逸。
4.人生的意義莫過于此,像他,安于斯,守于斯,固于斯。
5.他躺在沙發(fā)上,隱約聽見老鼠打翻了醬油瓶,他翻了個身,又睡去了。
6.從未見過如此懶惰不求上進之人。
7.他覺得現(xiàn)在挺好,富一分則多,窮一分則少。
8.他經常看不慣社會的現(xiàn)象,覺得變化來變化去都不如自己安穩(wěn)。
9.他好像是一個座鐘,每天九點,六點十五,都準時走成個90度。
10.他經常被人說,懶死算了。
一個詞要寫出20個近義詞,一個句子要想出10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雖然練習起來有些痛苦。
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突破思維的單一性,快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三.個性化的語言風格不同的寫作者,對字詞的把握程度不盡相同,表達出來的風格也千差萬別。
張愛玲的文風是華麗精美,老舍的文風是樸實無華,魯迅的文風是犀利老辣,所謂語言風格,也就是文章所顯現(xiàn)出來的基調。
那么如何錘煉自己的語言風格呢?1.長句子VS短句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習慣,有人喜歡寫長句,有人喜歡寫短句,當然也有人喜歡兩者交替使用,不同的句式也會塑造出不同的寫作風格。
長句表達的意思更加飽滿,賦予文章更立體的感覺,而短句顯得更加輕松,有親和力。
2.具體的句子VS抽象的句子
具體的句子主要描寫具體的事物,抽象的句子主要是表達推理,感知,猜測等內容。
3.嚴肅的句子VS幽默的句子
嚴肅的句子主要是以表達清楚意思為目標,幽默的句子更擅長調動氣氛,給讀者會心一笑的感覺。
4.描述的句子VS抒情的句子
描述的句子一般比較直白,有什么說什么,語調和緩。
抒情的句子比較詩情畫意,更傾向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帶給讀者內心強烈的沖擊。
寫作要弄清自己更擅長哪一種表達方式,以此確定自己的語言風格,把語言變成寫作的有效工具。
文采歸根到底是考驗作者對詞句的把控能力,不斷增加詞匯的積累,采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語言風格,好文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關注公眾號蘇樂愛寫作,回復見面禮得寫作禮包。 網友解答:這個問題我可能比較有代表性,因為從事自媒體寫作的這些年,雖至今無法和很多自媒體大咖相比。但依舊一直堅持寫作,正因為如此我可能更大代表很多還在堅持寫作的自媒體人。
首先擺觀點,我認為自媒體寫作應該包含兩種能力:
一,對生活的詩意感受能力;
一,對生活的理性解讀能力。
詩意是為了幫助你保持對文字的洞察,理性是讓你清楚為什么書寫以及為誰書寫。
或許是圈子的關系,我身邊有很多從事自媒體寫作的人。
他們當中的許多在堅持一段時間之后,選擇了放棄。歸根結底來說,寫作失敗的原因也無非兩點,一是過于理想最后被現(xiàn)實打敗,一是過于模式而喪失輸出能力。
所以,我的一個核心觀點是,對自媒體寫作者來說,比起文筆更加考驗的人還是心態(tài)。
這里根據我的經驗提出幾個關鍵的。
第一, 身體。
我想來想去還是決定把這個因素放在第一位,看上去這似乎是一個可以放置到任何行業(yè)的萬能答案。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作為一個寫作者者你需要處理的事務將會非常繁瑣,你的工作量將非常大。
大多數自由職業(yè)都是創(chuàng)意類,譬如文案,設計,攝影等,熬夜加班那是日常。加上隨著時間支配上的自由性,生物鐘被打亂的可能性無窮大,身體健康狀況下降的風險極高。
對那些需要酒精或者煙來提神的朋友們來說,這個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我在做了一段時間的撰稿人之后明顯感覺體能下降,后來意識到問題所在,每天堅持鍛煉,即便有稿子該抽出的時間必須抽出來,否則,會死人的?。。″憻挼姆绞胶芏?,最不濟的話,每天散步總可以吧,爬樓梯總可以吧。
其次是你必須自律。
我自己解決自律問題的方法很笨拙,就是我對我的每一個稿件都會做出一個具體的時間承諾,那么我必須按時兌現(xiàn),因為信譽問題是我的底線。所以我甚至有一個強盜邏輯,我認為拖延癥也是一種解決自律問題的方式,當你自己把自己拖入絕境之后,你將變得非常自律。
還有一個解決自律問題的曲線救國的方式,因為真正導致我們拖延的其實是創(chuàng)作過程,所以當我們沒有創(chuàng)作熱情的時候,去做一些準備階段的工作,去檢索資料,去閱讀,看相關的視頻,等等,總之,不能把拖延的時間白白浪費掉了。
當然你如果是一個自律能力超強的人,這個問題對你根本不存在。
第三, 方法。
寫作的方法可能因人而異,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要工作起來有趣。
拿我來說,一開始我寫文案必須要先用手寫,然后打字,手寫帶給我的手感更強烈;后來我發(fā)現(xiàn)長期呆坐不動也會影響創(chuàng)作情緒,后面我發(fā)現(xiàn)我用手機寫稿的效率很高,甚至完全可以把工作地點從室內變到室外,還可以變成“運動辦公”模式。
我現(xiàn)在有夜跑的習慣,每次在半山腰休息時,都會坐在椅子上掏出手機寫一些。不信你可以試一試,高山上寫稿,文思如泉涌。
我總結出來的一點是,要緩解工作帶來的疲倦,核心就是要能夠讓自己興奮,保持創(chuàng)作激情。這種刺激只能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外部刺激,一個是內部刺激。
外部刺激,前面所說的鍛煉身體就是一種。更改工作環(huán)境,工作方法,在每一個生活場景中去發(fā)現(xiàn),去跟人聊天,把整個生活變成你的素材庫,這樣你會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和源源不斷的靈感。
我經常在和別人的閑聊過程中撿到句子,或者不經意的一瞥便發(fā)現(xiàn)了創(chuàng)意。我很不贊同那種毫無頭緒還一個勁兒埋頭生憋的做法,那只會增加我們的疲勞和厭倦,要學會快樂地工作。
一句話,當你覺得自己被限制住了,想辦法去做點什么,不要坐以待斃。我一向把自己稱為江湖派寫作,就是覺得寫文思路上要邪,文脈上要正。
但不能野過頭,野要靠什么來收呢?靠的是內部刺激,內部刺激就是我們的自我消化過程,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似乎還是通過外部刺激完成的,但我把它歸到內部。
比如,我們要大量的閱讀積累,積累我們文學素養(yǎng)和各個行業(yè)的常識。因為作為一個自媒體人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很多行業(yè),你必須對不同的行業(yè)有一個了解。所以,文案往往做到最后都成了百度百科。
當你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當你的思想層次有了飛升,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行業(yè)的寫作在根源上是相通的,觸摸到這個閥門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解釋很多問題。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形成了體系吧。
其他的內部刺激方式,比如聽音樂,看電影,等等都是。
聽音樂一是培養(yǎng)情緒,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歌詞或者樂評,我就從網易云的樂評中找到過很多文案靈感。電影臺詞,也是如此。
第四, 培養(yǎng)一個典型習慣。
這個似乎應該放在方法一欄里,也單點出來說說。就是培養(yǎng)一個典型習慣,可以形成一個信號刺激。我們的身體或是思維,有時候似乎有一個記憶功能,或者叫嗨點,當我們找到一個習慣之后,可以故意重復它放大它,會有很神奇的功效。
這個典型習慣可以是一個動作,也可以是一個地方,還可以是一種場景。抽煙,喝酒,跑步,聽音樂等等都可以。
比如我,我的典型習慣是沖澡,說來簡直奇葩,我在沖澡的過程中誕生過無數個選題的創(chuàng)意。
至于你的習慣是什么,去找到它,總結它。
最后,希望所有熱愛寫作的自媒體們都可以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