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中國法制宣傳日,你如何看待一些手機APP過度收集用戶的信息?
網(wǎng)友解答: 百度李彥宏曾說過,我們是在用隱私換便利,這句話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也應該分開來說:APP收集信息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就是因為一些功能確實需要(這樣就能夠提供便利的信息,比
百度李彥宏曾說過,我們是在用隱私換便利,這句話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但也應該分開來說:
APP收集信息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就是因為一些功能確實需要(這樣就能夠提供便利的信息,比如外賣軟件要知道你的地點才好給你推薦附近的餐館),一個就是人家就是想要你的全部信息(這就涉嫌收集客戶隱私了)。不管是正當?shù)?,還是不正當?shù)模覀冏鳛橛脩舳疾恢肋@些信息被用來干什么了。也就是說,他們強制收集我們的信息,我們還不知道用來干什么了。這從法律上講,其實是違法的。但具體的法律似乎并不管這些。
從為惡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家公司收集了他們本不該收集的信息,他自己搞個大數(shù)據(jù),去坑蒙拐騙偷,絕對是如虎添翼。羅胖子曾說,要是一家公司收集了足夠的信息,他知道你周圍沒有名牌旗艦店,人家就給你發(fā)假貨,知道你多少消費能力,就給你發(fā)仿品。這是多么可怕!從小的方面說,如果一家公司對你知道很多,甚至聯(lián)系人、照片、消費情況、活動軌跡等等,那么他會不會把你的信息出賣呢?你看看你買一輛車有多少人打你電話吧!
那些不同意就不能使用的APP早晚會被市場淘汰,為何?因為人們會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而且隨著國家法律的完善,他們估計也難逃法網(wǎng)。臉書和蘋果就是前車之鑒。但是鑒于我國的發(fā)展狀況,可能法律完善起來還會有很長時間來等待,不過相信也不會太遠的。
網(wǎng)友解答:首先,謝謝邀請!
11月28日,中消協(xié)發(fā)布《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顯示100款App中,多達91款App列出的權(quán)限存在涉嫌“越界”,即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
這么多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公民隱私意識不濃。就用一些或隱蔽或“霸王”的手段,騙取用戶信息。隨著人們的維權(quán)意識越來越高,人們只會對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越來越排斥。
最近這幾年, Facebook數(shù)據(jù)泄密事件,蘋果后門事件、都曾鬧起軒然大波。或名譽掃地,或被處罰,涉事公司付出了沉重代價。這些事件都是殷鑒不遠,激起了人們對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安全的擔憂。可以想象,即使那些有嚴格保密的大公司,都出現(xiàn)泄密,魚龍混雜的APP市場,很難相信他們的商業(yè)道德。
說到底,個人信息的隱私權(quán)至關(guān)重要,國家社會越進步,個人隱私權(quán)越敏感,越珍視。就算一些普通百姓對隱私權(quán)的保護意識不是很強,也不能隨意被侵犯。商業(yè)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問題,需要APP主體嚴格自律!相關(guān)監(jiān)管機關(guān)和法律制定機關(guān)積極有作為的進行亡羊補牢,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