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比特幣定價權從中國轉移到國外后,價格翻了兩番?
網友解答: 供需矛盾越來越大?交易接入越來越困難?江山如畫 網友解答: 8月17日,比特幣價格突破3萬元人民幣,自從1月央行突擊檢查以來,上漲幅度超過5倍。而一個月前
供需矛盾越來越大?交易接入越來越困難?
江山如畫
網友解答:8月17日,比特幣價格突破3萬元人民幣,自從1月央行突擊檢查以來,上漲幅度超過5倍。而一個月前的7月16日,火幣網報價還是12922元,增幅超過130%。
但是央行檢查之初,比特幣還從8000元迅速回落到5000元左右,為什么5月起,一頭央行加強監(jiān)管,另一頭瘋狂漲價呢?“其實央行來檢查的時候價格已經破前高,在往下走了,因為市場預期央行將推出更嚴厲的監(jiān)管政策,而此后價格反彈其實跟中國就沒有太大關系了,”火幣網COO朱嘉偉告訴澎湃新聞。朱嘉偉表示,今年1月,紐約州金融服務部(NYDFS)授予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在該州經營業(yè)務的許可證BitLicense(比特幣牌照),這是第一個政策利好,隨后4月1日,日本內閣正式簽署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生效,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認,此后,美國相繼對幾種數(shù)字貨幣交易發(fā)放牌照,7月又下發(fā)數(shù)字貨幣衍生品牌照,這些都是政策利好。而“wannacry”這樣的病毒勒索比特幣,也許對價格并沒有起負面作用。朱嘉偉表示,勒索后,比特幣的搜索指數(shù)上漲了一百多倍,反而讓更多人了解到這種數(shù)字貨幣,“這個事情要一分為二地看,知道的人越來越多,而比特幣總量是恒定的,所以就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了。”除了上述政策利好和名氣上升帶來的上漲外,朱嘉偉還認為比特幣底層技術區(qū)塊鏈的普及應用帶來了進一步上漲,其中ICO這種數(shù)字貨幣的“眾籌”方式的興起,“去年大家還處于區(qū)塊鏈概念演繹的階段,還在討論區(qū)塊鏈公司能不能生存下去,今年已經開始干了。但是ICO分為三頭,最低端的 圈錢 不干活的項目有之,中間的過度融資 圈大錢辦小事”的有之,頭部的好項目,并且籌資合理的項目也有,但是目前看來中間的這種情況比較多,所以外行要謹慎投資。”一位比特幣業(yè)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中國監(jiān)管部門進駐比特幣平臺檢查,反而對價格利好:首先要求比特幣交易所收取0.2%的手續(xù)費,交易成本上升導致中國交易量急劇下降,目前中國交易量從全球的80%下降到了20%左右,比特幣定價權已經不在中國手中,中國央行的措施已經難以像前幾年那樣影響比特幣市場價格;其次央行禁止各家平臺的杠桿交易,以前從比特幣平臺借幣做空套利的投資者沒有了,導致比特幣就像A股一樣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第三,市場流動性大大減少,不少比特幣“死忠粉”持幣觀望,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減少,所以價格被哄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