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a畫線算法例題 如何簡單理解DDA算法?
如何簡單理解DDA算法?DDA被稱為數(shù)值微分畫線算法。原理很簡單,根據(jù)坡度偏移的程度最直觀地決定是以x為步進方向還是以y為步進方向。然后在相應的階躍方向上,階躍變量每次增加一個像素,另一個相關的坐標變
如何簡單理解DDA算法?
DDA被稱為數(shù)值微分畫線算法。原理很簡單,根據(jù)坡度偏移的程度最直觀地決定是以x為步進方向還是以y為步進方向。然后在相應的階躍方向上,階躍變量每次增加一個像素,另一個相關的坐標變量為YK_1=YK m(以x為階躍變量,m為斜率)。
計算機圖形學:Matlab編程畫直線(DDA算法)?
函數(shù)DDA(x1,y1,x2,y2,color)length=abs(x2-x1)ifabs(y2-y1)>lengthlength=abs(y2-y1)enddx=(x2-x1)/lengthdy=(y2-y1)/lengthx=x1 0.5*sign(dx)y=y1 0.5*sign(dy)holdonfori=1:lengthplot(round(x),round(y),“color”,color)x=x dxy=y dyendholdonk
DDA稱為數(shù)值差分畫線算法,該算法是行生成算法中最簡單的一種。原理很簡單,即根據(jù)坡度的偏移程度,最直觀地決定是以x為步進方向還是以y為步進方向。然后在相應的步長方向上,步長變量每次增加一個像素,另一個相關坐標變量為YK_1=YK m(以x為步長變量,例如m為斜率)。假設直線的斜率k在0和1之間,當前像素點為(XP,YP),則下一個像素點有兩個可選點P1(XP 1,YP)或P2(XP 1,YP 1)。如果P1和P2的中點(XP 1,YP 0.5)稱為M,q是理想線,x=XP,當M低于q時,P2應為下一像素點;當M高于q時,P1應為下一像素點。這是中點畫線法的基本原理。Bresenham:通過每一行和每一列像素的中心構造一組虛擬網(wǎng)格線,根據(jù)直線從起點到終點的順序計算出每一垂直網(wǎng)格線的交點,然后確定每一垂直網(wǎng)格線在像素列中的交點該算法的特點是可以采用增量計算,這樣每一列只要檢查一個錯誤項的符號,就可以確定該列的像素點,
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分別用DDA算法和中點算?
計算機圖形學中有許多畫線算法,如DDA算法,逐點比較法,Bresenham算法,Bresenham算法是最著名的算法,該算法只使用加法和移位運算,沒有浮點數(shù),沒有乘法和除法,所以執(zhí)行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