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抄襲怎么界定?
網友解答: 不少人都和我私信,說秦老師,我感覺原創(chuàng)真的太難寫了,選題不會,內容不會,標題也不會起,怎么辦呢?而且每天都要創(chuàng)作內容,哪有那么多內容可創(chuàng)作的?其實自媒體想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真的很容易,
不少人都和我私信,說秦老師,我感覺原創(chuàng)真的太難寫了,選題不會,內容不會,標題也不會起,怎么辦呢?
而且每天都要創(chuàng)作內容,哪有那么多內容可創(chuàng)作的?
其實自媒體想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真的很容易,只需要去找優(yōu)秀的作者借鑒模仿即可,有人馬上跳出來說,你這個叫抄襲,怪不得現(xiàn)在自媒體的文章都沒法看,都是你們這幫抄襲黨給弄的。
但是借鑒算抄襲嗎?如果算抄襲,那么在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抄襲的,王陽明的心學借鑒的程朱理學,算抄襲嗎?李小龍的跆拳道借鑒的詠春拳,拳擊,泰拳,搏擊,擊劍,算抄襲嗎?
借鑒絲毫不影響他們成為大師,絲毫不影響他們對整個社會做出的貢獻,你敢說他們的是抄襲?
那么到底什么是抄襲?抄襲說白了就是段落,句子,內容,有和原文有重復的地方,比如原文有一句,都說這里風光好,四時景色各不同,而你的文章里面也有這么一句,但是卻沒有注明出處。
這就是明顯的抄襲,為什么很多人都懷疑蔣方舟和韓寒是抄襲?就是因為他們的很多作品里面包含了其他非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句子和段落。
所以即使他們現(xiàn)在非常出名,還是被很多人詬病,說他們抄襲,名不副實,不是真正的作家。
哪怕他們用自己的話把意思闡明,也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糾紛。
為什么說用自己的話把別人的說出來就不算抄襲?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因為這就像我們讀書的時候寫的讀后感一樣,看了某篇文章有感而發(fā)寫了某篇文章,內容其實就是此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加上我們自己的一點點感悟和看法。
這和現(xiàn)在普遍的書評和影評是一個道理,你能說書評和影評是抄襲嗎?
網友解答:所有自己原創(chuàng)的文章,沒有把版權賣給別人,即可發(fā)表在任意平臺上,當然屬于原創(chuàng)而非抄襲,題主要分清這當中獨家,首發(fā)兩種情況。
獨家即只發(fā)表在一家平臺之上,不能再在其他平臺發(fā)表。首發(fā)即要求該文第一時間在該平臺發(fā)表,之后在其他平臺發(fā)表不做要求。
而抄襲的界定只有一點,那就是這文章不是你寫的!或者這文章里的內容很多都是你改的搬運別人文章里的。
這里主要有以下抄襲侵權類別。
1.全部搬運別人的文章,作者署名簽自己的名字而非原作者名字,這是百分之百的抄襲。
2.全部搬運別人的文章,沒有注明作者和出處,這也是抄襲。
3.沒有得到原作者的授權允許,就把別人的文章發(fā)表到其他平臺,哪怕注明了原作者和出處,也屬于侵權行為,侵害原作者合法權益。
4.洗稿,屬于“比較高明的抄襲”,即偽原創(chuàng),也是小學生抄襲作文常用的套路,將原作者的文章抄錄一部分,再添加點自己的觀點,又或者將幾篇類似的文章拼湊起來,這也屬于抄襲,但比較難判定。
網友解答:1.不想糾結自媒體這三個字,你愛怎么定義就怎么定義。我只想問,自媒體該怎么發(fā)展壯大?
進入下半年之后,企業(yè)級自媒體明顯進入瓶頸期。且用“玩”這個字眼。玩的人(公司)越來越多, 質量參差不齊。高手永遠在企業(yè)內,幾個傳統(tǒng)媒體的人(公司)寫的那都不叫干貨,那是宣傳。
玩的人多了,自然蒼蠅蒼鷹都來了。嗡嗡叫,有寫黑稿,有抱大腿。我從來不憚于自黑。當然,也不憚于最大的惡意猜測自媒體,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你能告訴我,這他媽的一篇稿子值多少錢?放過這個問題吧。蝦有蝦道蟹有蟹路,都是出來賣的,只要有人買單,這生意就是成功。惡心的只是,賣的姿勢太難看。一天到晚憤青、罵街、抄襲,只為流量而活,你惡心誰呢?圈子這么小,誰是什么德行,大家不在臺面說而已。
2。當前局面趨于穩(wěn)定,閱讀數(shù)真是唯一考核指標?
加粉越來越難。過去,詬病傳統(tǒng)媒體不知道讀者在哪里;如今,粉絲刷刷的漲,他們是真是有效的用戶群,還只是熱鬧圍觀?恐怕后者居多。
企業(yè)級的東西很難流傳到圈子之外,自成體系,自嗨。
閱讀數(shù)上漲,但真的是有效閱讀?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只要負面,只要罵街,只要無聊和八卦,閱讀數(shù)要多高就有多高——然并卵。
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數(shù)高,比百家如何,再比今日酷米如何?只要有一個驚爆的標題,和消費類稍微沾邊,閱讀數(shù)以萬計算。當然,廠商買單,PR感覺不錯,這又如何?誰會在乎質量,別人的臉大。何況,稿件出來之后,各個群瘋狂發(fā)紅包求轉發(fā),又有多少有效閱讀?更何況,一個大廠,見了老板發(fā)在朋友圈,也開始瘋狂轉載,自娛自樂罷了。閱讀數(shù)不是唯一考核指標。
3.說好的高質量文章呢?
還是那句話,然并卵。誰來評判高質量的文章?自己?粉絲數(shù)?閱讀數(shù)?pr還是老板?當然,文有章法,好不好一目了然。再好的寫手,陷入自媒體泥沼中,不可能篇篇精華。哪有這么多干貨寫?
如果當作運營,畢竟是生意,不是玩票。玩票,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舒服啦有性格了,罵幾嘴也行,又不靠這個吃飯。但是生意不是。
自媒體,究竟是生意。你賣給誰呢?
4。經濟是構成社會的基石之一。學點經濟學,能了解到社會是如何運轉的。
交易是經濟的必要部分,生意也是。
不要鄙視生意,它做得好,能創(chuàng)造財富和價值。做不好,就是坑蒙拐騙。
自媒體既然是生意,那就是買賣。人要吃飯,娘要嫁人,無可厚非。不用把情懷整天掛在嘴上。情懷就如牌坊,在外面掛多了,風吹日曬,早就爛大街。
你以為你是羅胖???
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誰為你買單,你的價值在哪里?
再怎么分析,也繞不開商業(yè)模式。商業(yè)模式是包裝生意的名次,洋氣上檔次,有沒有。 不過,在企業(yè)級,商業(yè)模式很尷尬,一眼望到頭。廣告、會議(規(guī)模大小都算)、數(shù)據庫營銷,EDM、創(chuàng)意等,毫無新意。在自媒體體積較小之時,這都不是好的商業(yè)模式。
養(yǎng)活個把人沒問題,要想做大,太難。
5?,F(xiàn)在媒體是反潮流的。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媒體適當出現(xiàn),發(fā)揮中介作用,用來傳遞信息。
按照香農的說法,信息本身是從A點傳遞到B點,中間要精準、最大化、去噪音。
在農業(yè)時代和工業(yè)時代,信息依靠口口相傳和紙張的傳遞,這才有了信息的從業(yè)者——媒體。而在信息社會前期,信息在電子世界中自由的流動,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也是消費者。
信息的載體無所不在,要你媒體何用?你以為你是人民日報?
如今盛行的互聯(lián)網模式本質是去“信息”的中介化,讓商家和消費者直接發(fā)生交易。在這個過程中,干媒體什么事情?需要你吹風需要你代購需要你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當然,社會輿論、“看門狗”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紙質媒體的消亡是加速度的,也是必然的結果。這個“紙張”中介的流通速度太慢,信息被所謂“精英”把控和掌握,向往自由的人們根本不需要。商業(yè)社會也不需要這個中介,養(yǎng)一個強大的公關部,比包養(yǎng)天下所有媒體劃算。自身強壯有話語權,信息自然被制造被傳播。時代變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6?,F(xiàn)在移動、社交這些大詞正在改變每個人生活。
信息急速流動,和媒體沒有一毛錢關系。消費領域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正在構建“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直接連接,完成交易閉環(huán)。
信息隨生隨滅,一波一波興起又消失,潮漲潮落。人人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不能逃脫,在一次次社交事件中完成信息消費。
行業(yè)邊界在模糊,信息在重構整個社會體系,更在重構價值觀,信息無所不在。
在以時間為坐標的歷史中,人人身不由己,裹入其中向前。
融合、跨界和焦慮,不確定性增加,都是信息社會的諸多象征。
信息既然這樣的流動,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哪有媒體的位置?不要以為掛上“自媒體”三個字,商業(yè)模式立即不一樣了。
自媒體和媒體,本質是生意,是在信息社會的生意。
7。以上所說,信息本質是去中介化,精準傳遞。
在消費類,媒體承載的信息有可能影響最終用戶,c端。所以,消費類(自)媒體有可能在信息傳播中獲取價值,甚至能進入到整個交易的環(huán)節(jié)中,就是掮客。
幫助投融資、撮和交易、眾籌平臺、p2p等等,只要能連接廠商和C端,就是價值所在,就能形成產品。
在企業(yè)級,你影響幾個企業(yè)采購試試?
企業(yè)級媒體靠賣數(shù)據庫、賣會議和資源的時代過去了。靠社交化產生內容都不樂觀??看怪庇绊懩硞€領域,當前還有幾分影響力,日漸式微。
那么,自媒體又能怎么玩?
個人力量究竟有限,當務之急是找準方向做大?!⊙芯糠较颍洚斨悄遥瑳]有實打實的經驗不可能。依靠幾張嘴和抄襲的數(shù)據更不可能。
當數(shù)據販賣者?沒有技術做支撐不可能;眼前可見的道路是,替代一部分公關公司的職能,提供高價值的服務,多種服務揉合。輕裝上陣,適當擴大規(guī)模。
本質是人力資源密集型,拼人海。
除去IT產業(yè),其他時尚、汽車等領域集團均是媒體+公關服務,不分家。
8。人的剛需是吃喝拉撒睡,獲取信息也是剛需。
在這種格局下,以販賣高質量信息為己任的自媒體出路何在?
聰明的你,又能給我什么建議呢? 我在聽。
網友解答:這個不好鑒定
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沒法啊
真正是自己獨家原創(chuàng)的,那就太少太少了
你所看到的APP,很多也是抄襲別人家的思想和理念
你所看到的文章內容,大都是借鑒其他人的觀點寫出來的
難道不是嗎?
我們做自媒體的,說法就是原創(chuàng)與偽原創(chuàng)
如何鑒定原創(chuàng)與偽原創(chuàng)呢?
看看我的說法和觀點:n
關注我的酷米號,免費學習掌握自媒體運營知識,已經更新了100個自媒體運營短視頻,一定有你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網友解答:就是這樣,這還只是一部分抄襲網站,還有的懶得截圖。
網友解答:個人認為,在一篇文章里,作者就內容本身沒有花費精力的,是毫無疑問的抄襲。
如,去國外的視頻網站,直接把視頻下載上傳到酷米,就是典型的抄襲。如“錦繡江南”酷米號,100%的內容是轉載國外的完整視頻,不知道酷米為何縱容這種類型的酷米號,而且還有數(shù)萬粉絲,成百上千萬的播放量,是對原創(chuàng)作者的不尊重。
另外一些剪輯些電影片斷的,價值有限,據說酷米對這種已經降低了權重。
文章類型的不太容易判斷,就像怎么判定論文抄襲一樣,如果大體的文章結構,和觀點等都是一樣的,只是改改一些修飾語等,也應該算抄襲。
文字類型有一個簡單辦法,就是有很多diff類的軟件,來做純文本文件的對比,如果大段大段的相同問題,毫無疑問是抄襲,如果軟件認為差異太大,以至于全篇都是標紅的不同之處,應該不算抄襲。
網友解答:抄襲本身并不是一個準確的詞匯,從法律角度評價抄襲行為,有一個更為精準的描述,叫剽竊。
剽竊,顧名思義就是盜取他人的勞動成果,原創(chuàng)內容本身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成果,而從其具體表現(xiàn)形式上來看,是一種特有的或者說具備獨創(chuàng)性的表達方式,用一篇故事性文章來舉個例子,至少要分為以下幾個維度
一、故事的主題或者叫主要內容,就是那些人物身上發(fā)生了那些事
二、故事的結構,即整個故事的整體框架,一般我們管這個叫故事大綱
三、具備獨創(chuàng)性的人物,比如人物的姓名,性格,特點等,特別是人物的姓名是否具有特指性,這個有特指性的姓名是否受到版權保護,最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金庸先生起訴江南作品中人物姓名侵權的案件,比如孫悟空就大家誰都可以用,因為孫悟空這個名字不受版權保護。關于獨創(chuàng)性人物的判定也是個很復雜的問題,整篇文章不構成剽竊,但是使用了特有的人物形象也是有可能構成侵權的。
四、故事的具體情節(jié),最典型的是敘事的順序。
五、故事敘述中具體的文字是否出現(xiàn)雷同甚至完全相同。
而如果是一篇議論文,也可以參考故事性文章分成幾個部分
一、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者說中心思想
二、論述主要觀點的結構,或者稱之為邏輯順序
三、論述中的證據引用,在論述中不可避免有引用的部分,例如名人名言,實驗數(shù)據,新聞事件等等,對于這一點,法律上有一個合理引用的界限問題,和獨創(chuàng)性人物保護一樣,同樣可能整篇文章不構成剽竊,但是引用部分可能侵權。
四、論述中具體的文字是否出現(xiàn)雷同甚至完全相同的段落。
評價一篇文章是否構成剽竊,需要綜合參考上述幾個因素來確定,不是單一標準的,我們舉一個實際的案例,即很轟動的郭敬明抄襲事件,在終審判決書中,法官是這么說的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人物需要通過敘事來刻畫,敘事又要以人物為中心。無論是人物的特征,還是人物關系,都是通過相關聯(lián)的故事情節(jié)塑造和體現(xiàn)的。單純的人物特征,如人物的相貌、個性、品質等,或者單純的人物關系,如戀人關系、母女關系等,都屬于公有領域的素材,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但是一部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以其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及語句,賦予了這些“人物”以獨特的內涵,則這些人物與故事情節(jié)和語句一起成為了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因此,所謂的人物特征、人物關系,以及與之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都不能簡單割裂開來,人物和敘事應為有機融合的整體,在判斷抄襲時亦應綜合進行考慮。原版的判決書很長,建議有興趣的作者朋友仔細閱讀,就可以看到在判定剽竊上,需要做那些工作,也只有在全面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去認定別人是不是剽竊了你的文章。
現(xiàn)在很多網文的粉絲給自己的作者制作調色盤,將涉及到剽竊的部分遴選出來,這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分析思路,這種調色盤式的對比,其實就可以作為一種法律上的證據,而很多作者對于剽竊這一行為的整體性認識不足,導致出現(xiàn)很多“剽竊”了我的想法的指控,在版權保護上始終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法律保護實現(xiàn)想法的具體方式,而不是保護想法本身,而抽象的想法也是無法被保護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僅就這篇文章而言,我也是有版權的,但是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夠全面了解“抄襲”這個問題,所以我決定部分放棄轉發(fā),限制引用的權利,歡迎大家轉發(fā),但是請不要用于商業(yè)目的,拿別人的勞動成果去賣錢,是一種無恥的行為。
而題主問的第二個問題,其實是關于文章的發(fā)布權,一般來說除非你簽署了限制發(fā)布的專門條款,文章發(fā)布在那個平臺都是作者的自由,但是比如我,就不能把這個答案發(fā)布到其他問答社區(qū),這體現(xiàn)的是對規(guī)則的尊重,也是作者自己不能逃避的法律責任。
網友解答:抄襲分全部不抄襲和搬運抄襲。真的不好界定,有人抄襲我的,舉報了結果沒用。
網友解答:自媒體中,什么是原創(chuàng)?無非是想一個本領域聳人聽聞,能吸引人的標題,然后拿這個標題百度一下,把搜到的內容整理一下,七拼八湊,就成了原創(chuàng)。呵呵噠,只有標題是原創(chuàng)。
網友解答:在中國不是很注重IP的,也就是知識產權,自媒體做的就是作品,每一個作品背后都是有知識產權支撐的,當我們的作品在沒有征得作品著作人的同意下擅自發(fā)表轉載就被視為抄襲,就如你所說的你在酷米發(fā)表文章,前提原創(chuàng),然后再去別的平臺發(fā)表并不認為是抄襲,因為著作主體是同一個,但是如果你得文章不是原創(chuàng)也就沒有什么抄襲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