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保護 我們還缺什么?
個人信息保護 我們還缺什么?騷擾電話、推銷短信、網頁上的搜索提醒&&一天的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可能被突然出現了信息泄露而驚的一身冷汗。感覺自己就像個透明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被人窺探。說起個人信息泄露,市民
個人信息保護 我們還缺什么?
騷擾電話、推銷短信、網頁上的搜索提醒&&一天的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可能被突然出現了信息泄露而驚的一身冷汗。感覺自己就像個透明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被人窺探。說起個人信息泄露,市民郭女士的感覺是步步驚心。在今年的315晚會上,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成為了市民關注的熱點,而在日常生活中,究竟哪些領域是泄露信息的高發(fā)區(qū)域,在維權難的境遇下我們又該如何應對?3月23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小標1)虛擬世界的窺探者
3月23日早7點30分,**某酒店行政人員小劉,上班出門。打開移動數據,她收到了一封推銷英語學習軟件的郵件。20分鐘后,小劉走在辦公桌前,打開電腦,她看到頁面?zhèn)葯趶棾龅木尤皇亲约侯^一天,在淘寶里為男朋友挑選的男裝款式,和搜索的理財產品。在對其它網站的瀏覽中,這些信息也不斷的充斥著劉女士的眼球。中午12點20分,坐在餐廳中的小劉一邊等餐一邊連接了WIFI 信號,緊接著她收到了一條網絡鏈接,打開后,依然是她曾瀏覽商品的信息介紹及相似產品的對比。
其實,劉女士只是眾多被窺探者中的一員。**民族學院計算機系溫老師介紹,正如今年315晚會中說的那樣,一些網站利用違規(guī)手段,搜集網友的上網痕跡,并通過數據分析有針對性的對外銷售用戶信息。在一些用戶驗證網站的背后也存在個人信息被窺探的行為。 據今年3月15日,360手機安全中心發(fā)布《2015年中國WiFi 安全綠皮書》,數據顯示,每年因蹭網給人們帶來網銀被盜、賬號被盜等經濟損失卻多達50億元,引發(fā)的個人信息泄露也成逐年上升趨勢。數據顯示,在全國超過1億個家用WiFi 中,約有3.3的WiFi 使用低級加密方式并不安全,平均每天有約3.06 的WiFi 會遭遇DNS(域名解析系統(tǒng)) 劫持攻擊。如果連接使用簡單數字組合的弱密碼
WiFi 一般可在15分鐘內被破解成功,連接者則會遭受不同程度的財產、個人信息被盜的損失。
我們在網站注冊或交易時填寫的個人信息及財產信息,隨時都可能被黑客所劫持。所以,在不確定WIFI 是否安全的情況下,避免使用手機和電腦進行連接。溫老師表示。 (小標2)現實中的信息搬運工無處不在
讓我們回到劉女士的下午生活。下午2點30分,當小劉坐在辦工作前準備第二天的會議資料時,電話鈴響了。您好,你需要理財產品嗎?我們有專業(yè)的團隊為您進行指導和推薦。接到這樣的電話,小劉有些無奈。下午5點30分,結束一天工作的小劉告訴記者:這一天我接到了3條騷擾短信,4個推銷電話。推銷理財產品的,還有推薦學前教育和詢問我是否要給車續(xù)保的。
其實,小劉的無奈也是很多市民的無奈。面對這些無奈,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攔截軟件避免煩惱,但即便是這樣,也依然也不能讓耳根變清凈。這時電信經銷商在做些什么? 針對市民收到騷擾電話或短信后,是否能向電信商進行投訴的問題?記者撥打了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的客服電話,得到的答復均為,市民可以撥打客服電話,向客服人員進行舉報,并設置不再接受該號碼的電話和信息。其實這根本就無濟于事,騷擾電話再不斷變化,每一次撥打都能給電信商帶來盈利,想要杜絕,根本做不到。一位曾在電信公司工作的李女士坦言。
在現實生活中,教育培訓、保險、房地產是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qū)。昆河鎮(zhèn)派出所姜興偉介紹。在對58同城、趕集等招聘網站的信息查看中記者注意到,如果有客戶資源,那在應聘這些行業(yè)時都會被放寬條件,也增大了應聘成功的砝碼。
這些行業(yè)人員流動性大,隨著人員的流動,個人信息也就會被共享,自然也就產生了1 1>2的效果。因為他們掌握著包括健康信息、經濟信息,個人賬號等在內的大量個人信息。但對于這些領域存在泄露用戶信息的行為,公安機關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是警告或下發(fā)整改建
,議,無法從根本上加以遏制。姜興偉說。
(小標3)維權不應該僅持續(xù)在理論層面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 增加了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2014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保護個人信息納入其中,但為何個人信息泄露事件依然頻發(fā)發(fā)生?原來取證難成為了法律實施的絆腳石。
如果能確定確實是某一人或某一個商家泄露的個人信息,用戶則有權要求其進行道歉或者進行賠償。但前提是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墒窃谌粘I钪校瑹o論是網購、注冊會員信息,甚至刷卡消費都會留下一些痕跡,而這些痕跡在不經意間有可能就被他人惡意獲取。即使信息被泄露和很難判定始作俑者是誰。所以在民事賠償方面,相對于刑事案件而言,維權難度很大。**字仁律師事務所張偉律師表示。
根據刑法規(guī)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guī)定,將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這是我國首次從刑法高度對公民的個人信息予以保護。但只是對嚴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予以制裁,未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標準依然難以適用。而且,房地產中介、互聯網等人員并不在其主體范圍內。昆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表示。
加大立法監(jiān)督的同時,學會保護個人用戶信息,不要隨意將信息填寫在網站上,妥善保管留有個人痕跡的收據、憑條等都是盡量減少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有效途徑,姜興偉提醒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