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郵件發(fā)展史
中國電子郵件發(fā)展史英年早逝的中國網絡先驅錢天白1990年11用28日,錢天白代表中國在SRT(Internet的前身) 首次登記頂級域名CN ,并在國外建立了CN 域名服務器。錢天白的有識之舉,為國人
中國電子郵件發(fā)展史
英年早逝的中國網絡先驅錢天白
1990年11用28日,錢天白代表中國在SRT(Internet的前身) 首次登記頂級域名CN ,并在國外建立了CN 域名服務器。錢天白的有識之舉,為國人保住了在Internet 上的一席之地,使中國的域名--不至于讓外國人搶注。
錢天白是無錫人,1963年以平均92分的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曾先后擔任亞太地區(qū)Internet 協會中國組副主席、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信息安全工作專家組成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98年5月8日在京逝世。
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通過國際互聯網向前西德卡爾斯魯厄大學發(fā)“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穿越長城,走向世界》。
" 跨越長城,我們可以到達世界的任何角落。" 這是1987年9月20日從北京向海外發(fā)出的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這也預示著,互聯網時代悄然叩響了中國的大門。


這是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于1987年9月14日21時07分發(fā)往德國的。通過與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檔案館聯系,CNNIC 查到了這封郵件的打印件。
中間的紅框是我所加,里面的字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翻譯起來就是“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走了快20年,我們還在長城里面,可笑嗎?
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至今仍未跨越長城
1987年9月14日21時07分,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fā)往德國的一封電子郵件,經確認是我國發(fā)出的第一封電子郵件。雖然有些爭議,但是這封電子郵件的內容更有意義。
這封電子郵件的內容是: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當編寫這封電子郵件的是隨意而寫,還有有意寓意深遠?現在這個長城被跨越了嗎?
這封郵件中的“長城”只是一個比喻。耐人尋味的是,二十多年過后,在互聯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卻仍要穿越真實存在的 “長城”——Great Firewall ,指中國政府在其管轄互聯網內部建立的多套網絡審查系統的總稱,包括相關行政審查系統。一般情況下主要指中國對互聯網內容進行自動審查和過濾監(jiān)控、由計算機與網絡設備等軟硬件所構成的系統。中國電信、中國網通、教育網等因特網服務提供商都安裝了這樣的系統,從而在整個中國大陸實現關鍵字過濾、聯網阻斷、封鎖IP 地址等功能。1998年9月22日,公安部黨委會議決定,在全國公安機關開展金盾工程,即公安信息化工程。據中央電視臺報道,至2002年為止,初期工程花費了人民幣六十四億元。至今直接花費已超數百億,直接投入數萬人。其間“綠壩”工程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金盾工程一直快馬加鞭地進行。
二十多年前,互聯網是一個純學術的網絡,僅供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進行數據交換和信息交流。而今天,網絡世界可謂魚龍混雜,網絡信息繁雜無窮越過長城,我們走向世界。二十多年前的話語讀來如此親切。中國歷代王朝修建抵御外族入侵的長城,今天依然在虛擬的世界里發(fā)揮獨特的作用,繼續(xù)創(chuàng)造著奇跡,把中國互聯網禁錮成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網。胡倡導網絡自由和新聞監(jiān)督,溫支持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音剛落,不僅沒有拆除網絡之墻,而且連墻都不能翻了。很多QQ 群、博客、網站也接連不斷被XXXX 。

記得我剛接觸互聯網的時候,還不相信網上看到的,因為從小受的教育告訴我,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已獲得幸福自由的中國人民有責任解救他們。直到接觸了國際互聯網,我這才放棄拯救帝國主義人民的理想。隨著中國互聯網的興起,我這個草民也走上了國家信息高速公路,現在看來,它真的和國內的高速公路一樣,都是有中國特色的:到處是收費站,檢查站,陷阱,監(jiān)視器,圍蔽工程,堵塞,車禍,劣質公路,斷頭路……
20年前發(fā)出這封郵件的是德國的維納·措恩教授。他當時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中心任教。措恩教授18日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回憶了當時的情形。
1987年9月,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一個科技研討會。經過一番調試后,他將北京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中心實現了計算機聯結。9月20日,他起草了這封電子郵件,并與中國的王運豐教授一起署名后發(fā)出,成功地傳到卡爾斯魯厄大學的一臺計算機上。
幫助中國跨入互聯網門檻的措恩教授回憶說:" 第一個回信的是一名美國計算機教授,后來,回信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措恩教授被稱為" 德國互聯網之父" 。1984年8月2日,經過他的努力,德國首次接入國際互聯網,他本人也發(fā)出了德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為此,措恩教授于2006年獲得德國總統親自頒發(fā)的聯邦十字勛章。
措恩教授回憶說,最初想實現德中兩國間計算機互聯只是出于一個很單純的想法:為了方便與中國同行的溝通與交流。措恩教授說,當時,從德國寄信到中國至少要8天時間,而電話、電報極其昂貴。"
在幫助中國成功接入國際互聯網后,措恩教授繼續(xù)為中國的互聯網添磚加瓦。1990年11月28日,經中國方面授權,措恩教授為中國注冊了.cn 國際域名,并把域名服務器架設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系統。這個域名服務器直到1994年才移交給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措恩教授幫助中國首次接入到國際互聯網并發(fā)出中國第一封跨國電子郵件時,并未意識到其劃時代意義。他說:" 當時我知道這是件大事,但從未想到互聯網能發(fā)展到今天這種狀態(tài)。"
20年彈指一揮間,接發(fā)電子郵件早已成為老百姓最普遍的通訊手段之一。如今,中國網民總人數超過1.62億,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互聯網已經成為諸多中國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聯網技術及應用方興未艾。
20年過去了,和措恩教授一起敲開中國互聯網大門的王運豐教授已于10年前辭世,措恩教授本人也已64歲,到了快退休的年紀。不過,讓措恩教授感到欣慰的是,中國人民沒有忘記他。措恩說,他經常接到中國方面的邀請,到中國訪問,與中國科技界進行交流。
9月18日,數十位中外學者在德國波斯坦大學集會,紀念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胡啟恒院士代表中國互聯網業(yè)界向措恩教授贈送了一塊水晶玻璃" 功德牌" ,上面刻著:" 衷心感謝您為中國互聯網早期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
1987年9月20日,有“中國互聯網第一人”之稱的錢天白從北京經意大利向前聯邦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發(fā)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 穿越長城,走向世界”。這是中國人在網絡上的第一步,以伊妹兒的形式跨出的第一步。這一步對于中國網民的意義,絲毫不會亞于阿姆絲特郎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網民的先河。
回首中國電子郵件發(fā)展史,我們發(fā)現真正將電子郵件平民化的,是163.net--中國第一個電子郵局,也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免費郵件系統。從163.net 至今,電子郵件領域大致經歷了5個發(fā)展階段。
伊妹兒網絡誕生代名詞
伊妹兒,這個10年前風靡全國的代表著當時互聯網的詞匯,是伴隨廣州163電子郵局而誕生的。1998年3月,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開發(fā)的免費郵件系統Coremail ,在丁磊和陳磊華的努力下誕生了,對于中國互聯網,這是具有符號意義的事件。這第一套免費郵件系統很快被丁磊掛在163.net 上供中國當時的網民免費使用,并在當年年底就擁有了40萬用戶。163.net 作為當時最著名的免費電子郵局,其最初屬于丁磊于1997年創(chuàng)辦并任CEO
,的網易公司所有,雖然163電子郵局后來幾經易手之后,現在該品牌已不存在,但這個產品為丁磊創(chuàng)造了原始積累,為網易日后的發(fā)展壯大以及在電子郵箱領域至今長達十幾年的絕對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普及化門戶網站戰(zhàn)火起
隨著中國第一家免費電子郵件的誕生,許多服務商看中了電子郵件的發(fā)展?jié)撡|,紛紛跟進,開始提供免費電子郵件服務。這是中國第一輪的電子郵件普及浪潮,從1998到2001的3年間,郵箱用戶急劇增加,網易、新浪、SOHU 、中華網等門戶開始涉足電子郵件服務,引發(fā)了門戶網站之間的電子郵件大戰(zhàn)。電子郵箱之所以成為門戶網站爭斗焦點,關鍵在于它對使用者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能持續(xù)提高用戶粘度。
這一階段,網易、263、中華網、Tom 網等使用的是同一個郵件系統--Coremail 。 收費門商業(yè)模式引熱議
隨著電子郵件的普及,這項免費服務對用戶的吸引力漸漸減弱,而IT 界一直在探討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各門戶網站開始嘗試把電子郵箱作為一個重大的利潤增長點。2001-2002年的郵箱行業(yè)分外熱鬧,當時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中的新浪和網易宣布部分收費,引發(fā)“收費還是免費”的討論熱潮。
2001年8月,中國第一門戶新浪正式發(fā)售收費郵箱,同時將擁有2200多萬用戶、當時號稱最大的50M 容量免費郵箱降到5M ,引來了業(yè)界的爭議和不少用戶的抗議。
2002年3月,擁有2000多萬用戶的263突然宣布“免費郵箱死亡”,全面推行收費郵箱,隨后兩個月,其用戶數銳減至59萬--相當于收費前的3。
2002年9月,網易推出當時最大容量的200M 收費郵箱,并繼續(xù)提供25M 的免費郵箱服務。2004年9月,網易郵箱宣告進入G 時代。網易126免費郵和163免費郵升級擴容至1000兆(1G),網易郵箱宣告進入G 級時代,同時也再次提高了電子郵箱行業(yè)的進入門檻。2004年11月,網易免費郵箱全面升級至1500兆。
電子郵箱的收費與免費之爭如此持續(xù)了近4年,中國的郵箱用戶在這幾年中也相繼出現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免費郵箱更換潮,比如在263拒絕提供免費郵箱服務之后,新浪對此迅速做出反應,提供便捷的服務通道,可以讓用戶把263的郵件轉移到新浪免費郵箱。艾瑞提供的報告顯示:直至2005年,網易以將近50的免費郵箱市占率在這場郵箱戰(zhàn)里取得絕對優(yōu)勢,免費郵箱成為了行業(yè)的趨勢。
我們在2004年的一份行業(yè)調研報告中發(fā)現,尚易、TOM 、China.com 、263都使用了Coremail 郵件系統。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時排名前十的收費郵箱中,80使用的是Coremail 郵件系統。也就是說,當時收費郵箱用戶數量的第一名,其實并非屬于任何門戶網站,而是屬于作為技術支持系統的Coremail 。
,容量戰(zhàn)三足鼎立乾坤現
收費門后期,郵箱容量歷經多次升級,各大運營商先后從25M 到100M 、500M ,到2004年G 級郵箱的出現。此時的網易以其遙遙領先的用戶量為基礎,推出了126電子郵局,結合收費的VIP 郵箱,開啟了郵箱領域的分品牌時代。
2005年3月,騰訊為了彌補其郵箱短板,決定收購Foxmail ,以其過億的QQ 用戶為基礎推出了QQ 郵箱,由于QQ 郵箱直接與QQ 號碼進行捆綁,所以騰訊一舉成為擁有上億用戶的郵箱大戶。
2006年5月,雅虎推出3.5G 帶20M 附件的郵箱; 同年6月,網易郵箱再次升級,擴容至3G 帶20M 附件。兩大巨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相續(xù)擴容郵箱容量,加大附件的加載量。給互聯網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對電子郵箱市場更是一場大規(guī)模的革命運動,而這場運動所帶來的則是郵箱市場新標準的形成。
2007年9月,網易宣布對旗下全部郵件系統進行大規(guī)模升級,推出無限容量的免費郵箱,引發(fā)行業(yè)震動。
2007年12月,隨著騰訊技術力量的增強,QQ 郵箱的性能日益完善,QQ 免費郵箱不但擴容至2G ,還精心打造獨到的記事本功能,更是通過文件中轉站將附件容量率先提升至驚人的1G ,而QQ 郵箱也成為國內市場上唯一有可能在未來與網易郵箱競爭的產品。
2008年7月,網易推出郵箱新版本極速3.0,“一箱多能”的網易郵箱向平臺化進軍。當時坐擁2.5億用戶的網易郵箱,集合生活百寶箱、音樂盒、理財易等多個信息服務,提出“一箱多能”的方向,打造了全方位網絡信息平臺。而雅虎不甘其后,兩寡頭同時推出了無限容量免費郵箱。
2008年底,中國移動139.com 率先向廣東移動用戶開放郵箱公測;2009年5月,139郵箱正式上線。值得注意的是,139.com 特別強調了與移動手機號的密切捆綁:只有移動用戶可注冊,注冊后可綁定139郵箱,并提供wap 版頁面。目前,業(yè)內對139.com 的發(fā)展高度關注。有樂觀者認為,中國移動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預計飛信的快速發(fā)展勢頭可能復制到139.com 上面。值得一提的是,139郵箱應用的也是Coremail 郵件系統。
至此,電子郵箱市場呈三足鼎立之勢:網易擁有163、126、188、Yeah 等多個郵箱子品牌,成為郵箱行業(yè)分品牌運作的先行者及免費郵箱的第一名,市占率不斷攀升,目前在終端已經超過3億用戶。而根據艾瑞的調研結果,截止2008年底,網易在免費郵箱和收費郵箱市場兩個領域內的綜合表現均是遙遙領先。雅虎緊跟網易之后,聯合阿里巴巴及各網游商高調宣稱目標要超越網易;QQ 攜近3億用戶以IM 綁定的方式穩(wěn)據其細分領域以及總用戶量的第一名。但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中國移動139郵箱在未來的手機郵箱市場中可能會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期間,一股低調卻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異常迅速地崛起:Gmail 以獨特的邀請開通方式進入中國,用戶量持續(xù)保持著高速增長。而其在美國,也于短短的三年內上升到全美第4大郵件運營商的地位,其對行業(yè)的沖擊不容忽視。
企業(yè)郵為拓藍海始啟航
相比免費電子郵箱,企業(yè)郵箱的市場價值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重視企業(yè)郵箱,將其作為形象展現和商務溝通的工具。在個人郵箱競爭已白熱化之際,運營商們?yōu)橥厮{海,紛紛推出各自的企業(yè)郵箱業(yè)務。目前,隨著尚易、21CN 、263、新浪、萬網等幾家較大的企業(yè)郵箱服務提供商在市場上表現越來越好,網易在經過十幾年的技術及市場積累之后,于200年正式推出了企業(yè)郵箱產品,業(yè)內一致認為網易此舉會改變現有企業(yè)郵箱市場的格局:新領域的藍海逐鹿正拉開序幕。
近來,長期處于網易郵箱幕后的Coremail ,經過與網易共同發(fā)展的十年,也在郵件系統領域異軍突起,不但憑借其技術實力獲得了高速增長及眾多五百強企業(yè)及政府、金融、教育行業(yè)用戶的信賴,而且通過與企業(yè)郵箱著名品牌尚易合并,達到了產品線的互補,其品牌所屬的盈世信息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成為目前企業(yè)郵箱領域領先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其官方網站上看到,盈世信息科技已經是網易的聯營公司,所以,在電子郵箱市場,在能預見的未來一段時間內,雖然面臨競爭對手的加速追趕,但網易必將仍然一枝獨秀。
而隨著Coremail 進軍企業(yè)市場,國內市場上的郵件系統領域也開始進入比較激烈的競爭階段。
雖然從搜索引擎的統計數據來看,微軟和IBM 仍然是郵件系統領域的巨無霸,但以Coremail 為首的國產郵件系統在本土的競爭優(yōu)勢要遠遠強于國際品牌。相比之下,Coremail 至少有3點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足以跟hotmail , Gmail 這樣的國際著名品牌抗衡:
·首先,在郵件系統領域最為關注的反垃圾技術方面,Coremail 在2004年就開始與國際反垃圾組織對話,隨后在反垃圾技術上不斷創(chuàng)新,并通過十年的積累,擁有超過3億用戶提供的全球最大垃圾郵件樣本庫,使得垃圾郵件的有效攔截率超過了98;
·其次,Coremail 靈活易擴展的軟件設計思路和開放式的架構設計,使得其單一系統的支撐能力遠高于國內同行,也為個性化功能的開發(fā)奠定了基礎;
·第三,Coremail 經過十年的磨煉,技術和服務已日臻成熟,并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堅持維護并升級軟件核心代碼。
目前看來,在經過十幾年的競爭之后,雖然郵箱市場的格局已大致塵埃落定,但IT 行業(yè)的特性,使得一切市場競爭的根源集中在了技術競爭。作為郵箱背后的郵件系統行業(yè)尤其如此:一般產品的更新周期為2-3年,若沒有持續(xù)穩(wěn)定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客戶忠誠度就會降低,一次性消費居多。這種行業(yè)特性對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數國產廠商在
,技術上還存在很嚴重的短板,比如很多廠商在一個產品剛剛形成之后,或頻繁更替軟件設計或出售源代碼,為了快錢而不考慮產品長期發(fā)展的需要,造成產品的更新缺乏戰(zhàn)略性規(guī)劃而前后無法銜接,使得國內的軟件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整體水準還遠落后于國外。前段時間爆出的某郵件系統廠商破解其他廠商的程序在市場上低價傾銷事件,就深刻地反映出目前行業(yè)中存在的問題。但十年來,多次獲得技術大獎,近期又獲得軟博會最受信賴產品獎的Coremail 郵件系統,其客戶忠誠度高達99以上,這也是網易十幾年來郵箱產品持續(xù)的到用戶認可,得以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根基。
中國是世界上Email 賬號最多的國家,也是發(fā)展最快、市場環(huán)境最復雜的國家,網易、騰訊等行業(yè)領先的公司,其郵件技術方面的水準直接影響到整個中國的互聯網用戶。
電子郵件的發(fā)展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的網絡運營商及網民們在互聯網發(fā)展過程中的種種心態(tài)。無論如何,電子郵件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過程中,越來越普及。同時,還有一種趨勢,將多種通信手段相結合,成為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通信網絡。這中間,電子郵件也在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實在難以想象,如果沒有了電子郵件,網民的生活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