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預測試卷(5)
考前預測試卷(5)一、選擇題(1D 【解析】在微型計算機階段,1981年IBM 公司推出個人計算機IBM-PC ,此后它經歷了若干代的演變,逐漸形成了龐大的個人計算機市場,使計算機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考前預測試卷(5)
一、選擇題
(1D 【解析】在微型計算機階段,1981年IBM 公司推出個人計算機IBM-PC ,此后它經歷了若干代的演變,逐漸形成了龐大的個人計算機市場,使計算機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2C 【解析】選項A )和選項C ),“科學計算”當中的“計算模擬”還成為一種特殊的研究方法,如模擬核爆炸、模擬經濟運行模型、進行中長期天氣預報等。選項B ),巨型計算機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計算機系統,主要用來承擔重大的科學研究、國防尖端技術和國民經濟領域的大型計算課題及數據處理任務,如大范圍天氣預報、整理衛(wèi)星照片、原子核物的探索,研究洲際導彈、宇宙飛船等,制定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計劃,項目繁多,時間性強,要綜合考慮各種各樣的因素,依靠巨型計算機能較順利地完成。選項D ),“過程控制”對計算機的要求不高,常常使用微控制芯片或者低檔的微處理器芯片。
(3D 【解析】選項A ), 客戶端計算機現實中的分類包括工作站、臺式機、筆記本、手持設備等等;選項B ), 由于工作站與高檔微型計算機的差別表現在工作站的圖形、圖像處理能力更強,存儲量更大,而且有一個屏幕大、分辨率高的顯示器,所以習慣上把工作站又稱作圖形工作站故B )正確;選項C ), 工作站根據軟、硬件平臺不同,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RISC 和UNIX 操作系統的專業(yè)工作站,另一類是基于Intel 處理器和Windows 操作系統的PC 工作站;選項D ),筆記本不屬于手持設備。 (4C 【解析】計算機內部采用二進制記數和運算,只有0和1兩個數字,按“逢二進一”的規(guī)律計數。ASCII 的碼值也用二進制表示,1949即由1、9、4、9四個ASCII 碼組成,換算成二進制的碼值是ASCII 碼1表示為00110001,2表示為00110010,3
,表示為00110011,4表示為00110100(即每次加1,按“逢二進一”進位),以此類推,9表示為00111001。
(5B 【解析】選項A ),軟件生命周期分為計劃、開發(fā)和運行3個階段;選項B ),開發(fā)初期分為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3個子階段;選項C ),開發(fā)后期分為編碼、測試兩個子階段;選項D ),文檔是軟件開發(fā)、使用和維護中的必備資料。 (6D 【解析】流媒體數據流有3個特點:連續(xù)性、實時性、時序性,即其數據流具有嚴格的前后時序關系,所以答案D )是正確的。選項C ),傳統的流媒體服務大都是客戶機/服務器模式,而近年來,P2P 技術引入到流媒體傳輸中,形成了P2P 流媒體服務模式,所以C )的說法不對。
(7B 【解析】按網絡的覆蓋范圍,計算機網絡可分為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 (8A 【解析】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受到的干擾稱為“噪聲”,干擾可能來自外部,也可能由信號傳輸過程本身產生,噪聲過大將影響被傳送信號的真實性或正確性。
(9C 【解析】采用點對點線路的通信子網的基本拓撲構型有4種,星型、環(huán)型、樹型與網狀型。其中,對于環(huán)型拓撲構型,結點通過點對點通信線路連接成閉合環(huán)路,環(huán)中數據將沿一個方向逐站傳送。環(huán)型拓撲結構簡單,傳輸延時穩(wěn)定。
(10C 【解析】電路交換方式的優(yōu)點是:通信實時性強,適用于交互式會話類通信。電路交換方式的缺點是:對突發(fā)性通信不適應,系統效率低;不具備存儲數據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不具備差錯控制能力,無法發(fā)現和糾正傳輸過程中發(fā)生的差錯。
(11D 【解析】網絡協議是為網絡數據交換而制定的規(guī)則、約定與標準,它主要由語法、語義和時序三個要素組成。對于復雜的計算機網絡協議而言最好的組織方式是層次結構模型。故選項A )、B )、C )都正確。語法是規(guī)定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
,構和格式,故選項D )錯誤。
(12D 【解析】目前,在傳輸速率為10Mbps 的以太網被廣泛應用的基礎上,速率為100Mbps 的快速以太網與1Gbps 的千兆以太網已進入實用階段。另外,傳輸速率為10Gbps 的萬兆以太網也開始出現。
(13D 【解析】選項A ),傳統的局域網采用總線型作為公共傳輸介質;選項B ),傳統局域網所有節(jié)點都可以通過總線發(fā)送或接收數據,但是一段時間內只允許一個結點通過總線發(fā)送數據,當一個結點通過“廣播”方式發(fā)送數據時,其他結點只能以“收聽”的方式接收數據;選項C ),由于總線作為公共的傳輸介質為多個結點共享,可能出現同一時刻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結點發(fā)送數據的情況,會出現沖突,從而造成傳輸失敗,必須解決多個結點訪問總線的介質訪問控制問題;選項D ),傳統局域網采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是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 /CD )方法。 (14A 【解析】1000BASE -LX 的標準為:使用波長為1300nm 的單模光纖,光纖長度可達到3000m ,所以答案為A )。
(15C 【解析】10Gbps Ethernet 只工作在全雙工方式,因此不存在爭用的問題,10Gbps Ethernet 的傳輸距離不受沖突檢測的限制。
(16B 【解析】OSI 參考模型分為7層,從下到上分別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其中網絡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路由選擇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其主要功能是實現路由選擇、擁塞控制與網絡互聯,故答案為B )。
(17C 【解析】選項A ),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并向其上層提供服務;選項B ),各層之間相互獨立,高層不需要知道低層是如何實現的,僅需要知道該層通過層間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務;選項C ),不同結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選項D ),不同
,結點并不需要相同的操作系統,采用相同的協議不同的系統之間可以實現通信。 (18B 【解析】由題目可知,總帶寬為8. 4Gbps 的以太網交換機具有22個全雙工百兆端口后,剩余的帶寬為:8. 4×1024Mbps -22×2×100Mbps =4201. 6Mbps ,而一個全雙工千兆端口需要2000Mbps 的帶寬,故該以太網交換機最多擁有全雙工千兆端口的數量為2個。
(19B 【解析】對于傳統的共享介質以太網,當連接在集線器的一個結點發(fā)送數據時,它通過廣播方式將數據發(fā)送到集線器的每個端口。共享介質以太網在每個時間片內只允許一個結點占用總線。交換式以太網從根本上改變共享介質以太網的工作方式,它以通過交換機支持端口節(jié)點之間的多個并發(fā)連接,實現多節(jié)點間數據的并發(fā)傳輸。 (20C 【解析】數據鏈路層位于物理層之上,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傳輸服務的基礎上,在通信的實體之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采用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錯的物理線路變成無差錯的數據鏈路。路由選擇是數據鏈路層的上層網絡層要完成的任務,所以本題的答案是C )。
(21A 【解析】TCP /IP 模型的傳輸層定義了兩種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 )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所以選項A )是正確的。選項B )中的RIP 是路由信息協議,為應用層的協議;選項C )中的ARP 為地址解析協議,屬于網絡層協議;選項D )中的FTP 是文件傳輸協議,為應用層的協議。
(22D 【解析】選項A ),直通交換方式中缺乏差錯檢測能力,幀出錯檢測由結點主機完成;選項B ),存儲轉發(fā)方式優(yōu)點是具有幀差錯檢測能力,支持不同速率端口之間的幀轉發(fā);選項C ),在存儲轉發(fā)方式中,交換需要完整接收幀并進行差錯檢測,所需的時間最多,交換延遲時間最長;選項D ),改進的直通交換方式在對幀的64字節(jié)的幀頭進行差錯檢測,而不只是幀的地址字段。
,(23C 【解析】虛擬局域網(VLAN )是建立在局域網交換機基礎上的,它以軟件方式來實現邏輯工作組的劃分與管理,邏輯工作組的結點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24D 【解析】HPFS 叫做高性能文件系統,是IBM 公司的OS /2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因此D )的說法是錯誤的。
(25D 【解析】選項A ),服務器操作系統是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選項B ),服務器操作系統通常采用多線程的處理方式;選項C ),在創(chuàng)建或撤銷進程時,由于系統都要為之分配和回收資源,導致進程的開銷明顯大于線程時的開銷;選項D ),進程是擁有資源的一個獨立單位,線程不擁有系統資源,進程管理比線程管理復雜。 (26C 【解析】活動目錄是Windows 2000 Server 最重要的新功能之一,它存儲有關網絡對象的信息,例如用戶、組、計算機、共享資源、打印服務等,并使管理員和用戶可以方便地查找和使用這些網絡信息;通過Windows 2000 Server 的活動目錄,用戶可以對用戶與計算機、域、信任關系,及站點與服務進行管理,活動目錄有可擴展性和可調整性;活動目錄把域詳細劃分為組織單元,組織單元是一個邏輯單位,它是域中一些用戶和組、文件與打印服務等資源對象的集合;組織單元又可再劃分為下級組織單元,下級組織單元能夠繼承父單元的訪問許可權。
(27D 【解析】NetWare 內核完成以下幾種網絡服務與管理任務:①內核進程管理;②文件系統管理;③安全保密管理;④硬盤管理;⑤系統容錯管理;⑥服務器與工作站的連接管理;⑦網絡監(jiān)控。
(28C 【解析】選項A ),Linux 操作系統和UNIX 操作系統類似,但并不是UNIX 的變種,內核代碼和UNIX 不同;選項B ),Linux 適合做Internet 標準服務平臺,由于它具有價格低、開放源代碼和安裝配置簡單的特點,發(fā)展非常迅速;選項C ),Linux 的文件系統是樹形結構;選D ),Linux 的圖形用戶界面主要有KDE 和GNOME 兩種。
,(29A 【解析】從網絡設計者的角度考慮,Internet 是借助于網絡互聯設備——路由器,相互連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聯網絡。
(30A 【解析】目前,大部分有線電視網都經過改造升級,信號首先傳輸到光纖結點,再通過電纜傳輸到有線電視網用戶,這就是所謂的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HFC )。所以答案為A )。
(31C 【解析】選項A ),IP 作為一種運行在互聯層的互聯網協議,屏蔽各個物理網絡的細節(jié)和差異;選項B ),IP 提供的是面向無連接的傳輸服務,它不管數據報發(fā)送的過程,也不管數據報的來源去向;選項C ),運行IP 協議的互聯層提供的服務是不可靠的數據投遞服務;選項D ),IP 協議不對所連接的物理網絡作任何可靠性假設,使網絡向上提供統一的服務。
(32C 【解析】選項A ),IP 互聯網隱藏了低層物理網絡的細節(jié),向上為用戶提供通用的、一致的網絡服務;選項B )和選項C ),數據可以在IP 互聯網中跨網傳輸,不要求網絡之間全互聯;選項D ),IP 互聯網中的所有的計算機使用統一的、全局的地址描述法。
(33B 【解析】選項A ),IP 是一種互聯網協議,運行在互聯層,屏蔽各個物理網絡的細節(jié)和差異;選項B ),地址解析協議(ARP )是用來解析IP 地址與MAC 地址的對應關系;選項C ),主機名到IP 地址的映射是由域名解析(DNS )來完成的,用戶利用DNS 協議使用域名解析服務;選項D ),TCP 協議是一種可靠的面向連接的協議,它允許將一臺主機的字節(jié)流無差錯地傳送到目的主機。
(34C 【解析】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對IP 地址中的主機號部分進行再次劃分,將其劃分成子網號和主機號兩部分。再次劃分后的IP 的網絡號部分和主機號部分用子網屏蔽碼(也稱子網掩碼)來區(qū)分,對于IP 地址中的網絡號部分在子網屏蔽碼中用“1”表
,示,對于IP 地址中主機號部分在子網屏蔽碼中用“0”表示。在求網絡地址時,先計算出IP 地址和子網屏蔽碼對應的二進制數值,然后兩者進行“與”運算即得到網絡地址。在本題中,255. 255. 192. 0的二進制為: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主機的IP 地址202. 130. 82. 97對應的二進制為:
11001010. 10000010. 01010010. 01100001,兩二進制數相“與”得11001010. 10000010. 01000000. 00000000,即為主機所屬網絡的網絡號,即202. 130. 64. 0。
(35B 【解析】假定在一個以太網中,主機A 欲獲得主機B 的IP 地址與MAC 地址的映射關系,ARP 的基本工作過程如下:①主機A 發(fā)出廣播報文,詢問主機B 的IP 地址與MAC 地址的映射關系;②所有主機都接收到這個請求;③主機B 識別請求信息,向主機A 發(fā)送響應報文,回答主機B 的IP 地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關系;④主機A 得到映射信息。由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請求采用的是廣播方式,應答采用的是單播方式。
(36A 【解析】在IP 數據報報頭中,源IP 地址和目的IP 地址分別表示該IP 數據報的發(fā)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在整個數據報傳輸過程中,無論經過什么路由,無論如何分片,這兩個字段一直保持不變。
(37C 【解析】圖中,網絡20. 0. 0. 0和網絡30. 0. 0. 0都與路由器R 直接相連,路由器R 收到報文的目的地網絡號為40. 0. 0. 0,那么,R 就需要將報文傳送給路由器S 。所以,下一跳步IP 地址應為30. 0. 0. 7。
(38C 【解析】目的地不可達可以分為網絡不可達、主機不可達、協議和端口不可達等多種情況。根據每一種不可達的具體原因,路由器發(fā)出相應的ICMP 目的地不可達差錯報告。
(39A 【解析】在互聯網中,OSPF 是一種經常被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OSPF 使用
,鏈路-狀態(tài)路由選擇算法,可在大規(guī)模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中使用。
(40B 【解析】選項A )和選項B ),實際上,客戶機和服務器分別指兩個應用程序,客戶機向服務器發(fā)出服務請求,服務器做出響應;選項C ),服務器處于守候狀態(tài),并監(jiān)聽客戶機的請求;選項D ),客戶機發(fā)出請求,該請求經互聯網傳送給服務器,一旦服務器接收到這個請求,就可以執(zhí)行請求指定的任務,并將執(zhí)行的結果經互聯網回送給客戶機。
(41B 【解析】域名服務器構成樹狀的層次結構,這個樹狀的域名服務器的邏輯結構是域名解析算法賴以實現的基礎。
(42C 【解析】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是WWW 客戶機與WWW 服務器之間的傳輸協議;為了保證WWW 客戶機與WWW 服務器之間通信不會產生二義性,HTTP 精確定義了請求報文和應答報文的格式;HTTP 的會話過程通常包括連接、請求、應答和關閉4個步驟,HTTP 協議并沒有定義WWW 服務器上存儲文件的格式。
(43A 【解析】Telnet 協議引入了網絡虛擬終端,它提供了一種標準的鍵盤定義,用來屏蔽不同計算機系統對鍵盤輸入的差異性。
(44B 【解析】pwd 命令的功能是顯示遠程主機的當前工作目錄。
(45D 【解析】網絡管理的目標是滿足運營者及用戶對網絡的有效性、可靠性、開放性、綜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要求。
(46A 【解析】選項A ),實現信息安全,不但依靠先進技術,而且也得靠嚴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約束和安全教育;選項B ),信息安全策略是指為保證提供一定級別的安全保護所必需遵循的規(guī)則;選項C ),信息安全性等級是為了實現對網絡安全性的定性評價;選項D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網絡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漏,系統連續(xù)、可靠、正常地運行,
,信息服務不中斷。
(47A 【解析】國際電信聯盟(ITU )和IETF 制定了認證中心的標準。ITUX.509[ITU1993]不但定義了認證服務,還定義了認證的特定語法。X.509公共密鑰證書中的幾個字段

(48C 【解析】如果分析者已經擁用加密算法和要解密的密文,而且還能夠通過某種方式,讓發(fā)送者在發(fā)送的信息中插入一段由他選擇的信息,那么選擇明文攻擊就有可能實現。
(49C 【解析】DES 是一種常用的對稱加密算法,采用64位的分組長度和56位的密鑰長度。
(50B 【解析】消息認證是指使意定的接收者能夠檢驗出收到的消息是否真實的方法。消息認證使接收者能識別信息源、信息內容的真?zhèn)巍r間性和意定的信宿。
(51C 【解析】MD5按512比特塊來處理其輸入,會產生一個128位的消息摘要。 (52A 【解析】選項A ),目前,廣泛使用的電子郵件安全方案是S /MIME 和PGP 。選項B )中的MIME 是傳輸多媒體信息的電子郵件協議;選項C )中的TCP 是傳輸層協議;選項D )中的SSL 是指安全套接層,TLS 稱為運輸層安全協議。
(53C 【解析】入侵檢測分為統計異常檢測和基于規(guī)則的異常檢測兩種,統計異常檢測有閾值檢測、基于輪廓的檢測兩種方法,基于規(guī)則的檢測又包括異常檢測和滲透識別兩種檢測方式。
(54C 【解析】選項A ),應用級網關也稱為代理服務器;選項B ),應用級網關在應用級的通信中扮演一個消息傳遞者的角色;選項C ),應用級網關看上去不如包過濾器安全,它不再去試圖處理TCP/IP層可能發(fā)生的所有情況,而只需去考慮一部分那些允許進行的應用程序,而且在應用級上進行日志管理和通信過程的審查要容易得多;選項D ),應用級網關在每次連接中有多余的處理開銷,具體來說,兩個終端用戶通過代理服務器取得連接,代理必須檢查并轉發(fā)通信中兩個方向上的所有數據。
